课件编号1591254

3.4 整式加减(1)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603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整式,加减,教案
  • cover
课题:3.4整式加减(一) 【课标与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 教材分析:本节是在掌握了多项式的项、项的系数等概念后学习的内容,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合并同类项的必要性,理解合并同类项法则所依据的运算律。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的:学生在小学已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在第二章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在本章学习了“字母表示数”、“代数式”、“整式”等有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部分学生能够自己找出同类项,但是部分学生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找出同类项。学生自己能够归纳出判断同类项的标准。 需要教师指导解决的:一是判断同类项的两条标准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二是在合并同类项的时候关于符号的确定问题需要教师指导。三是指导学生感受分类、整理等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因为学生本身的差异,学生水平层次不齐,因此在教学中争取让大部分学生会识记法则,部分水平较差的学生首先要关注他们学习习惯的培养,争取不掉队。 【教学目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合并同类项的必要性,理解合并同类项法则所依据的运算律;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2、数学思考: (1)通过具体情境导入同类项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概念,经历合并同类项的过程, (2)通过大量练习巩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解题经验。 3、问题解决: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4、情感目标: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分类、化繁为简等数学思想、方法,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交流中获益。 (二)教学重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并能正确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三)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四)创新支点设计:利用实际的背景,争取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等能力,让学生经历合并同类项的过程。 【教学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练习题的解答,及时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课后通过作业反馈评价 【教学方法与媒体】: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重难点抛出几个问题,通过学生的自学,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指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 (1); (2)лR (3) 2.代数式是_____、_____、_____三项的和,它们的系数分别是___ __ 。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同类项概念(旨在由情境自然引入,导出同类项定义,为整式加减(实质就是合并同类项)做好准备。) 1.出示一幅图片,图片上有苹果、梨、文具盒、钢笔、猫、狗等,让学生分类并说明理由。 2. “找朋友”活动: 8n,-7a2b, 2a2b?,6xy?,5n,-3xy 3ab2 -ab2 如何将它们分类?为什么这样分类? 像这样所含字母 ,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 的项,叫做同类项。 3.判断下列各组是不是同类项: (1)x和y? (2)与 (3)-2p3q与3qp3 (4)bc与ac?(5)与 (6)3.1与 (7) 与 活动二:合并同类项(设计意图:先利用图形面积问题,让学生体会合并同类项的含义以及合并前后系数的变化。旨在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方法、步骤,正确合并同类项。) 1. 下图的长方形由两个小长方形组成,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你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它们之间什么关系? 2. 根据乘法分配律试着完成下列各题 (1) 100t-212t =( )t (2) 3x2+2x2 = ( ) x2 (3) 3ab2 -4ab2 = ( ) ab2 (4) -xy2+3xy2 = ( ) xy2 3.上面几个式子,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