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913661

5.3.1等比数列的概念(第一课时) 说课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4-06-18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63175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5.3.1,等比数列,概念,第一,课时,课件
  • cover
5.3.1 等比数列(1) 目 录 1 教学情境 2 教学目标 3 教学重难点 4 教学过程 5 教学方法 6 板书设计 01 教学情境 分析教材 新教材、新课标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五章第三节第一课(5.3.1)《等比数列》。根据我所任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等比数列》划分为两节课(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其应用),这是第一节课“等比数列的概念”在等差数列学习的基础之上,利用类比归纳的思想来学习, 学生对其定义和通项公式的掌握,有利于进一步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前n项和,从而极大的提高学生利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节课的内容和教学过程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类比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知识层面 二、能力层面 三、情感层面 1、已经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2.对等比数列有初步印象 1.具备研究数列的基本能力; 2.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1、思维活跃,乐于合作; 2、分类讨论、归纳推理等能力有待于提高。 分析学生 02 教学目标 目标2 目标3 1.理解等比数列定义,并利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 2.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对它的灵活运用。 1.通过发现具体数列的等比关系,培养观察、归纳能力; 2.通过学生合作观察分析、类比推理,亲自体会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培养数学运算能力 充分感受等比数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模型,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增强合作意识,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目标1 课 程 目 标 新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 数据分析 数学运算 逻辑推理 数学建模 直观想象 03 教学重难点 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 类比等差数列的推导过程得到等比数列.因为类比是合情推导,没 有严谨的逻辑论证过程,具有较高的思维形式,学生用的不太多,所以很难想到,必须由老师引导。 重点 难点 教学重难点 等比数列的判定;类比等差数列的推导过程得到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04 教学方法 情景建模———问题驱动———合作探究 2个问题 3个探究 1个情景 05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概念生成 例题应用 课堂小结 探究通项 作业布置 旧识回顾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希望用等差数列的思维获得等比数列,目的是让学生够较为轻松的学习,并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生活中,无论我们用怎样的纸,对折都不会超过7次。 问题1:每次对折后纸张的层数构成的数列 问题2:每次对折后卫生纸长度构成的数列 问题3:设每张纸厚度为0.05(毫米),每次对折后纸张的厚度构成的数列 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等比数列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了解等比数列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认识到引入新概念的必要性,提高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能力。 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运算的角度去发现规律,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中的三组数列,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但是这个知识又是学生不知道的,引起学生的困惑,同时明确本节课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写出数列,加深对等比数列规律的理解。 请尝试写出几个具有该规律的数列. 动动手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学生类比等差数列概念,积极猜想等比数列概念,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快速判断问题,强化等比数列成立所具备的必要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进一步理解定义,会运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一个等比数列,借助这个练习着重强调公比不为零。 再提出不为0的常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利用定义判断等比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