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953931

4.2.2 消化和吸收(二) 教案(表格式)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4-05-05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169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4.2.2,2022-2023,七年级,生物,人教,学年
  • cover
科 目 初一生物下 课 题 消化和吸收(2) 集体备课 复备 教学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观察小肠的各结构特点,总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体现了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结构与功能观】。 2.科学思维:认识和分析实验,崇尚严谨求实的态度。 3.探究实践:根据探究实验,探究消化的概念、意义;通过观察小肠活动,培养观察和操作能力。 4.态度责任:培养吃饭要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 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有感性认识。学生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并且对探究实验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尝试根据问题自行设计实验。 教学重点 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小肠利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 教学难点 小肠利于吸收的特点 教法学法 实验探究法、讲解法 教具学具 课件、小肠的结构图 课标要求 5.1.3消化系统能够将食物消化,并通过吸收将营养物质转运到血液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旧知 回顾上节课知识,提问部分学生。 复习旧知 导入 课前让同学们认真嚼米饭或者馒头,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是因为什么呢? 那除了唾液的参与,口腔中牙齿和舌对于馒头变甜来说有没有关系呢? 会越来越甜 唾液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 自主学习 根据问题,自行设计对照实验,可以有多组,注意写清条件、现象、结果。 没有思路的同学将课本的实验认真阅读,将实验条件、现象写在表格内。 教师提前引导、巡视 思考并尝试设计问题, 观看视频 选出一两位设计实验比较好的学生,上台展示。 让其他学生对实验结果做出猜想。 播放教材实验视频,在实验结果那里停顿,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实验结果是否和自己想的一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在实验步骤中,停顿并让学生思考: 为什么放入37℃的温水中? 为什么时间要控制在5-10分钟? 观看优秀作品,观察结果并思考 教师精讲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 口腔中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使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自主学习 回顾食物消化特点,明确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糖类、脂肪、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最终场所也是在小肠,接下来,我们人体要想吸收利用这些营养物质,需要在哪里进行? 阅读课本30页,推测小肠和大肠,哪个是主要的吸收器官?分别吸收什么物质?适于吸收的特点? 观看视频 在预习完成的基础上,让学生观看小肠的结构,直观感受小肠的功能和与之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加深学生对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大概念的认识 教师精讲 1.小肠的特点:①长、②大、③薄、④多 2.适于消化的特点:①②④ 3.适于吸收的特点:①②③ 4.具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有:胃、小肠、大肠。胃吸收少量水、无机盐、酒精;小肠可以吸收小分子物质;大肠吸收一部分水、无机盐以及维生素。 课堂小结 1.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使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2.实验结果:清水组:变蓝;唾液组:不变蓝; 3.小肠的特点:①长、②大、③薄、④多 适于消化的特点:①②④ 适于吸收的特点:①②③ 随堂练习 完成学案 详见学案 教学反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