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17069

12《石钟山记》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3444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高中
  • cover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文中的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其特殊句式。 2.思维发展与提升 了解和体会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和主张;学习以事明理的写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 鉴赏课文所阐发的人生哲理。 4.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作者不迷信前人,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在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三个自然段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认识作者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精神及其治学精神。 教学方法 朗读、分析、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导入课题 俗话说“眼见为实”,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韦斯克博士却用事实证明了“眼见”也出错。他进行过一项有趣的研究:他给参加减肥夏令营的青少年,每人发了一个杯子,用来倒橙汁喝。所发的杯子容量相等,却有高有矮,高的高度是矮的两倍。结果发现,青少年用矮杯子的人多出用高杯子的,可见对一件事情的认识是必须不仅要眼见还要亲自考察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今天苏轼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范例。 2.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3.写作背景 本文是元丰七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写的,此时是其政治上失意之时,此前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由湖州刺史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一生遭受政治磨难。入朝任职后,因不同意王安石推行新法,出任杭州通判,后改为知密州、徐州、湖州。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御史李定等弹劾他作诗讽刺新法,以“谤讪朝廷”罪被捕下狱,这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幸而未死,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三年(1080)到黄州。元丰七年(1084)被调赴汝州,这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途径湖口,游览了石钟山,写了这篇文章。 4.石钟山简介 石钟山位于现在的江西省湖口县鄱阳湖东岸。这座山包括两部分,县城南的叫上钟山,面积约0.34平方公里,县城北的叫下钟山,面积约0.2平方公里。两山相距不到一公里,海拔都只有70米上下,相对高度50—55米,其势相向。《石钟山志》将两山合称为“双钟山”,又叫“双石”。在地质构造上,双钟山属石质小山。两山外貌上尖下圆,状如伏钟。两山相比,下钟山比较奇峭,又临大江,号称“江湖锁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石钟山处于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交通方便,而且波光山色,风景优美,历来成为旅游胜地,自古以来不少文人游客写过游记石钟山的诗文。 5.文体知识 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可记人记事、记山川名胜、记器物建筑等,又称“杂记”。 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彩的,如《小石潭记》、《醉翁亭记》。 二、整体感知 1. 播放多媒体朗读。 2. 读音提示(见课件)。 3. 指名朗读,三个同学,每个同学朗读一段。 4. 文章结构: 第一段:游因———质疑:郦说———人常疑之;李说———余尤疑之 第二段:游历———解疑:看法———因声命名;方法———实地考察 第三段:游感———结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齐读课文。 文本疏通 1.小组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探究一段。 第一组:第一段。 第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