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85588

5.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53102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论语》十二章 课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子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 《里仁》 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泰伯》 课文 子曰:“譬如为山, 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 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 ———《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单元导读 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那先秦诸子就是这株大树的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铸就了中华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段辉煌。 本单元集中学习先秦诸子散文,以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要注意领会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感受先秦诸子或雍容或犀利或雄起或扑拙的论说风格,理解各家论说的方法,领会其妙处。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包括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在长达18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一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和其他诸子百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学术的繁荣。 周王室东迁以后,学术重心由王官逐渐移向民间,自老子 墨子以后,一时大思想家辈出,如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皆能著书立说,而成一家之言,后世因称这些思想家为“先秦诸子”。 先秦诸子的学说在中国思想史上上占有崇高地位,后世思想学派莫不渊源于此,诸子著作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资料。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2)30—50岁,欲仕不能。 (3)50—55岁,在鲁从政。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解】就:靠近。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而1:表并列。 而2:表顺承。 正:使……匡正。 已:同“矣”,句尾语气词,表陈述,相当于“了”。 【译文】孔子说:“做一个君子,应当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评析】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饮食与居处。他工作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的道德品质上,从而成就自己的高尚主体人格。 君子要安贫乐道,克制物欲,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才算达到“好学”的要求。 孔子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