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096814

4.11.2 尿的形成与排出(第2课时)教案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4-05-04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2802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4.11.2,教案,七年级,生物,北师大,学年
  • cover
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第2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选自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尿的形成与排出》第2课时。第一课时学生获得了泌尿系统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生活中,学生对排尿这一生理现象虽然熟悉,但对尿在肾单位中的形成还不清楚。因此教师需要创造性的处理教材,一方面要为学生创设直观的学习情境,另一方面要科学的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知识。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学习生物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充满兴趣.关于尿液,学生并不陌生,但尿的形成对于他们来说抽象了许多,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借助实验、课件、视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认识尿形成过程中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 3、掌握人体相关的生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尿形成的过程。 难点:认识尿的形成过程中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 2课时(本教案为第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孰能无病”。同学们,你们生病的时候都有什么症状呢?(学生自由回答)小明最近也生病了,总是头痛发热,呼吸不畅,身体还有些水肿,尿量变少了,并伴有大量泡沫,甚至还出现了血尿,吓得他赶紧去了医院,医生了解了他的症状立即给他开了一项尿常规检查,看了他的检查结果建议他转到肾内科。这是怎么回事?翻转角色,学生就是肾内科的小医生。 (投影展示小明尿液化验单)出示问题:1.小明尿液中的哪些指标是不正常的?2.推测小明的肾脏哪些结构出了问题?以故事形式引入本节的学习主题《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渡:想要知道小明的尿液与正常人有差异的原因,我们先要了解尿液是怎样形成的? (二)新课探知: 1、回顾肾单位的组成 播放课件,展示审单位的结构模型图,回顾肾单位的结构。引导学生概述血液是怎样进出肾单位的?(血液从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由出球小动脉流向包绕着肾小管的毛细血管网,最后流向肾小静脉) 2、问题探究———尿的形成: 1. 教师初步设疑:尿液是怎样形成的?使学生明确目标。结合教材64页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尿的形成过程,思考问题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尿的形成示意图,鼓励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使学生明确思考方向,学生经过分析讨论推测可能答案。学生不难推测出尿的形成,可能是:血浆→肾小囊液→尿液;尿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步骤,分别发生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处。这样学生就主动地把握住了尿的形成过程的基本知识轮廓。 2.分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1)课件示肾小球的放大图和肾小球毛细血管的放大图(示壁上小孔),教师介绍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特点,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肾小球的毛细血管中流动着血液,在血液流动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滤过的过程,教师明确概念,说明肾小囊腔内的液体称为原尿。 (2)结合生活实际,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像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像筛子。教师演示模拟实验:出示含杂质的粮食(代替血液的成分),颗粒大的粮食仍然留在上面,即血细胞和蛋白质。课件展示图表资料———血浆和原尿(肾小囊液)的主要成分比较表,减少的正是这两种物质,提出问题:它们为什么不能被滤过到肾小囊腔?血液流过肾小球的时候,会有什么物质渗透出来进入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我们把这一过程叫做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3.分析讨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1)课件出示文本资料:据科学家研究,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类比桶装水8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