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163529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 下册第六单元阅读与欣赏二十二《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08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1675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中职,阅读,念奴娇 赤壁怀古,二十二,欣赏,单元
  • cover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苏轼生平和本词的创作背景,有感情地诵读诗词,感受词作的豪放风格。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清词作的抒情脉络,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 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词中所描绘的赤壁之景的雄奇壮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词人丰富的情感内涵,感受苏轼旷达洒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 【教学难点】 把握苏轼的情感态度,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说起唐代的文学成就,我们总是第一时间就想起唐诗,相信大家小时候都有读过《唐诗三百首》,唐诗的地位不言而喻。那说到宋代的文学成就,大家又会第一时间想到什么呢?对,就是宋词。宋词因为词风不同而划分成豪放派和婉约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豪放词派代表人物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学习任务一:初读感知·把握文本 1.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散文《留侯论》,诗歌《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代表词作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文体介绍: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标题特点: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是有“咏”“咏———“怀古”等标志词; 结构特点: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己志; 情感特点:或怀人伤己、或怀古伤今、或借古讽今。 3.初读感知 (1)理清思路:苏轼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对应上面的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提示:标题、情感两个方面。因此这首词是一首典型的怀古词,先写眼前之景,再怀古人之事,最后抒一己之思。 (2)文本感知:我们之前月考写过一篇作文,主题是桥,而桥起的是连接两端的作用。那么同学们也可以思考一下,在这首词中,哪句话起到了桥的作用?也就是说,词的上片和下片是由哪一句话连接起来的? 提示:“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连接的是“江山”和“豪杰”两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可知这首怀古词可以划分成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 三、学习任务二:细读探究·理解文本 1.自行浏览上片,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具有什么样的画面特点? 提示:意象类问题,首先要列出词中写到的意象,再说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突出怎样的画面特点。 明确:通过描写大江、浪涛、故垒、赤壁、乱石、千堆雪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浩荡长江向东流,浪涛滚滚的景象。浪涛冲刷着千古英雄人物,那旧时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期周瑜作战的赤壁。杂乱陡峭的石头直直刺向天空,汹涌的浪涛拍打着岸边,激起一阵阵雪一样白的浪花。整幅画面具有意境开阔、浩荡宏阔、雄浑壮美的特点。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历来被人称赞,词人在这句话中用了多个极富表现力的字词来描绘景象,请同学们自主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妙的一个字进行赏析。 提示:炼字题,可联系前面所学的《沁园春·长沙》中的“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等,补充炼字方法:先说出字的涵义,再说明其手法和作用。 答案示例:“乱”,是怎样的乱?———写出岸边石头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