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合欢树 一.基础知识应用 (一)填空 1.《合欢树》的作者是 ,他的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等,中篇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插队的故事》等,散文《我与地坛》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 (二)选择 1.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虔诚qiān 熏xūn 晃动huàng B.胯上kuà 灸jiǔ 偏方piān C.够戗chuāng 逛guàng 含羞草xiū D.茂盛miè 瞪dèng 偶尔ǒu 2.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确切的一项是( )。 A.(她)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念叨:说。) B.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惊惶:惊慌。) C.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虔诚:恭敬而又诚意。) D.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抖:哆嗦,晃动。) 3.本文的体裁是( )。 A.记叙文 B.文学评论 C.回忆性散文 D.小说 4.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一直喜欢看合欢树,因为喜欢它的美丽的花。 B.“我”对合欢树的态度变化主要是因为在“我”对母亲的无尽的思念中更多地包含的是悲痛和愧疚。其中最令“我”悲痛的是母亲当初的希望都实现了,她却不在了。 C.我一直喜欢看合欢树,因为它是母亲栽种的。 D.我一直不喜欢看合欢树,因为母亲去世了,它却活着。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会,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从母亲照料合欢树的过程能看出是她照顾“我”的写照。 B.通过分析品读,我们发现这棵合欢树并不是一棵平常的树,它牵系着史铁生母子之间的深情。 C.课文写母亲对“我”的爱,应该以“我的母亲”为标题。 D.本文运用的是象征的手法,也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写人的手法。 6.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B、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摊换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 C、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饶幸获奖,母亲已离我整整七年了。 D、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照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问题。 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儿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 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 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 手摇车进去不方便。 1.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很少 偶尔 推说 B.没有 一次 说 C.很少 一次 推说 D.很少 偶尔 就说 2.为什么“我的心得到一点儿安慰”( ) A.母亲的死总算有了一点理由。 B.“我”也就是需要安慰一下自己而已。 C.我在做梦。 D.母亲为“我”付出太多,她终于解脱了。 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_____ 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问题。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