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217624

4《西安这座城》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

日期:2025-05-10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248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西安这座城,教案,高教,中职,语文,拓展
  • cover
西安这座城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西安的文化,以及文化故都赋予西安人的秉性和智慧。 2.指导学生品味质朴亲切的语言,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西安古城的热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进而提炼作品的主旨。 3.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字的浓郁乡土气息,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概括西安城的特点和西安人的特征,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西安城这座古城的热爱之情,进而提炼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西安的文化对西安人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讲解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 一、导入    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建城3100多年,建都1100年,曾是周、秦、汉、隋、唐等13个王朝的都城,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古都,古代它的名字叫长安,现代它的名字叫西安,今天,我们就来学凹笔下的《西安这座城》。 二、作家作品    贾平凹,陕西省丹凤县人,著名作家。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 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有小说《废都》、《秦腔》、《腊月·正月》、《浮躁》;散文《月迹》、《丑石》。《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还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现为西安市文联主席,兼陕西作协副主席,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美文》杂志主编。 他的散文陕西特色很浓,常常坦率、真诚地表现自己,他善于运用朴素、自然的写实手法,在似乎漫不经心的描绘人们的生活与风情中,萦绕着一种使人深思的哲理,给读者一种社会、人生的启迪。《西安这座城》是贾平凹的散文名篇。 三、散文常识: 散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文学体裁,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文体。它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 四、 积累词汇: 恍惚(huǎng hū) 愚昧(mèi) 耳畔(pàn) 赫然完整(hè) 砚台(yàn) 幡旗(fān) 怯懦(qiè nuò) 嚣声腾浮(xiāo)招募(mù) 黝黑(yǒu) 拓片(tà) 装裱(biǎo) 老妪(yù) 绵亘(gèn)高跷(qiāo)杞人忧天(qǐ) 恍惚:不真切,不清楚。 风范:风度,气派。 显赫:形容名声、权势盛大。 秉性:性情,天性。 韶音:这里指美妙的音乐。 杞人忧天:比喻缺乏根据和不必要的忧虑。 五、初读课文,感受西安 1.课文结构: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作者与古城西安的特殊缘分和对故都西安的深厚感情。 作者先写自己曾在陕南乡下之梦,缘及城中古树岁月随感,然后再写关中地区的一段民谣,折射出这片土地上的人俗风情,传递自己对西安古城热爱的浓郁之情。 第二部分(4)叙写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和性格。 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洋溢着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古都西安。作者先写曾是13朝国都的西安虽饱经沧桑却风范依存最具魅力,接着介绍了别具特色排列有序规划整饬的西安古建筑,然后介绍了西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方言、及人民的生活习性,最后介绍了西安人杰地灵且人们具有忧患意识。进而说明“整个西安城,充溢着中国历史的古意,表现的是一种东方的神韵,囫囵囵是一个旧的文物,又鲜活活的是一个新的象征。” 第三部分(5)写生活中古城西安随处可见、可闻、可感的活着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