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334663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398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浙江省,试题,语文,考试,期末,学期
  • cover
金东区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卷 注意:本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规定用笔将所有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如今,诗歌公众号已经成为不少人晚间精神生活的一个私密角落。“为你读诗”与“读首诗再睡觉”可谓其中的使佼者。前者的简介是:“为你读诗,给灵魂片刻自由。每晚10.点,从这里开始我们的诗意生活。”后者是:“订阅我不一定能除皱,但一定可以防表老。每晚10点,为你读首诗。” ⑦)这些诗歌公众号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两大要素:功能的有效性与私人时间的约定。于是既保证了“意义”这一功利主义的必然追求,又承诺了异化劳动之外的个人自由时间。此二者显然构成悖论,但是在诗歌公众号中得到了统一。 ③在追寻、阐释、实践这种高级意义的过程中,诗歌公众号推崇的“诗意”美学风格逐渐成形。理想、自我、情感成为诗歌公众号挚爱的主题。它们选择的诗歌,倾向于凸显浪漫主义风格,将诗意和自然意象密切联系,草木、花朵、星光……这些词汇频繁闪现,编织出一个消费主义时代的田园之梦。在公众号主播优美的朗诵声线中,虚拟性的诗意空间被建立起来。诗歌公众号决心要“反抗焦虑”,试图给出一种温柔平滑的夜之抚慰。人们借助对诗歌商品的消费,将美与生活建立了切实联系,达到自我愉悦。 ④有批评者认为诗歌公众号对诗歌发展的多元生态是不利的。但欲使大树开枝散叶,首先需使其成活;同理,想让诗歌有一个多元发展的生态,首先需打破诗歌圈固化的僵局。诗歌公众号的流行,也可以视为诗歌不死的一个标志,看上去日益小众化、圈子化的现代诗歌,在新媒体全面介入后,成了流行之物,被广大受众消遣。在诗歌公众号培养一批诗歌爱好者之后他们必将分流分享,成为专业读者甚至创作者,促进多元诗歌生态的形成。 ⑤流行之物总带有一定的导向性,诗歌公众号在选择诗歌时,既要保持诗歌的审美品位,又要兼顾大众的阅读期待,同时还要将诗歌包装为文化产品。这种打造方式是否会拉低大众的审美?不可忽视的是,充分包装在降低读诗难度的同时,确实也限制了对诗歌更为自主的理解。为了迎合大众审美,诗歌作品大同小异,变成了浅显的“金句”。但幸好大众审美并不是被动的,它是一个会自省、会生长的有机体。如果心灵鸡汤风格的抒情诗过分泛滥,消费者也会审美疲劳弃之而去。 ⑥诗歌公众号会不会割裂诗歌和现实之间的关系?以近期引发热议的“新蹬棉花事件”为例。一些国外服装品牌发表了不再使用新疆棉花的声明,“为你读诗”微信公众号发布以“新疆;一场邂逅,就足够美丽”为题的特别推送,呈现诗人和作家笔下的大美新疆。这些推送以文艺的方式有效回应了现实。 (摘编自何瑛《晚上10点的微信读诗,为什么吸引人?》) 材料二: ①诗歌在社交媒体的火热发展固然可圈可点,但火热的背后理应给予冷静的思考。 ②首先,在消费主义的驱动下,诗歌的商业化现象不可避免,主要表现为资本进驻与广告投放。“诗意生活”只不过是一种数字幻境,除去第一条推送,诗歌公众号剩下的内容均是以“诗意”为名的商品营销。正如阿多诺所言:“文化工业为了追逐利润和文化的同质性,不惜剥夺‘本真’文化所具有的批判功能和协商方式,使其丧失了‘说不的勇气’。商业化的过程导致了‘本真’文化的贬值,通过将它变成待售商品的方式降低了准入的门槛。” ③其次,诗歌变得娱乐化。在社交媒体中,长久压抑的诗歌在自由、自我的媒介语境中得到释放,无论是精英还是大众,都有一种“快感”重拾的体会,这种“快感”的失而复得驱使受众对诗歌进行过度消费,诗歌被娱乐化为一种日常的消遣。特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