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335733

13.《自己之歌》《树和天空》学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2次 大小:224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自己之歌,树和天空,学案,-2022-2023,学年,统编
  • cover
《自己之歌》《树和天空》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惠特曼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2.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提高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 3.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旺盛的生命力和诗中凸显出的宏大的自我。 一.【导】 1.作者简介: 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排字工、教师、报纸编辑。主要诗集《草叶集》在1855年初版,以后多次重版,每版都有新诗补充,到他病逝前的最后一版,已经收有近四百首诗歌了。他使用朴实粗犷的语言,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自由体节奏鲜明,汪洋恣肆。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美国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的诗集。它开创了一代诗风,对美国诗坛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他的诗体现了美国的民主理想,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的重大史实。他站在进步的、正义的立场上,热情呼唤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衷心赞美劳动和劳动者,强烈谴责反动的农奴制度,猛力抨击封建宗教的禁欲主义,热切向往光明和未来,憧憬着一个“世界乐园”的出现。 特朗斯特罗姆(1931—2015),瑞典诗人。生于斯德哥尔摩。他的父亲是一位记者,母亲是一位教师。一开始他想成为自然科学家或考古学家。中学毕业后他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学心理学,1956年毕业,此后四年他留校研究,之后转到一个青少年拘留所做心理学家。1949年,在杂志《当月桂树生长之时》上发表第一首诗发表。1954年,发表诗集《诗十七首》,轰动瑞典文坛。201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科学院称“他以凝炼、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特朗斯特罗姆大部分诗集以凝炼、简短和深刻的比喻为特征。在其最近的诗集,他转向了更为短小、更为精炼的模式”。 2.写作背景: 《自己之歌》   19世纪上半叶,美国在经济上虽然发展很快,但仍基本上处于欧洲殖民地的地位。至于文化,特别是文学方面,则主要从属于英国。当时以爱默生为首的美国超经验主义者提倡个性解放,鼓吹打破外国教条主义的束缚,在美国来一次文艺复兴。在这样的历史要求下,惠特曼树立自己的雄心,要通过他自己来表现他的“特殊时代、环境和美国”,于是他的“我自己”便与他们民族的“我自己”合而为一了。 《树和天空》   本诗发表于1962年。在1960年到1966年期间,特朗斯特罗姆的事业被分为鲜明的两部分:一面是心理医生,另一面则是年轻而富有名气的诗人。特朗斯特罗姆所处的时代,虽然在他的近邻以至整个世界发生了许多惊天动地的事情,但瑞典是一个中立国家,长期以来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平稳,人们过着悠闲的“福利生活”。他有足够的时间面对大自然———波罗的海的岛屿、落日、船帆,瑞典的车站、村庄、树林、雪橇等等———沉思,因而他的诗歌有着某种东方式的顿悟色彩,而意象的新奇,来自他的难度写作理念和在艺术上不懈的努力。 3.题解 “自己之歌”即写给自己的歌,题目简明扼要,点明主旨:颂扬自我意识的觉醒,重视个体的价值。《自己之歌》共52节,这里选的是第31节。 “树和天空”言简意赅,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对象。同时,“天空”为“树”提供了背景,意象鲜明,给读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间。 二.【学】 1.找出两首诗中的意象,试着分析其意象有何特点,作者要借这些意象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自己之歌》 《树和天空》 意象 意象选取:诗人笔触细腻,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写起,选取自然界中的草叶、蚂蚁、鹪鹩的卵、雨蛙、黑莓、母牛、小鼠、鹰雕、蝮蛇、麋鹿、海燕等生物作为诗歌的意象,这些鲜活的生命充满了灵性和神圣的色彩。 树、雨、黑鹂、我们、雪花 特点 一是比较独特,如鹪鹩的卵、雨蛙、黑莓、片麻石等,这些陌生而独特的意象,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了诗歌神奇的色彩。 二是范围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包含天上的、地上的、海里的,这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