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397365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5.4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 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18678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图像
  • cover
(课件网) 解析法 回顾旧知,探索新知 函数关系的表示方法 列表法 图象法 y=2x+1 工作时间t(时) 0 1 2 5 10 … 报酬m(元) 0 … 16 32 80 160 右边的图象表示的是甲、乙两人在一次赛跑中路程s与时间t的函数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一次几百米的赛跑? (2)甲、乙两人中谁先到达终点? (3)乙在这次赛跑中的速度是多少? 从以上问题的解决中,发现利用函数 的图象可以直观地解决一些问题。 回顾旧知,探索新知 5.4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 x y 0 讲 台 8 7 6 5 4 3 2 1 列号 5 4 3 2 1 6行号 方法:用有序数对确定位置。 注意: 规定列号在前,行号在后。 讲 台 x y O 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函数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这个函数的图象. 1、列表:分别选取若干对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列成下表. x …. …. y=2x …. …. …. …. -4 -2 0 2 4 2、描点:分别以表中的x作为横坐标,y作为纵坐标,写出 这些点的坐标,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这些点.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 梳理方法 (-2,-4) (-1,-2) (0,0) (1,2) (2,4) -2 -1 0 1 2 y O y=2x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7 8 x 3、连线: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依次连接起来。 -4 -3 -2 -1 描点法 y O y=2x -4 -3 -2 -1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7 8 y=2x+1 x …. -2 -1 0 1 2 …. y=2x+1 …. …. …. …. -3 -1 1 3 5 x (-2,-3) (-1,-1) (0,1) (1,3) (2,5) 用描点法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 运用方法 y x O y=2x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y=2x+1 发现: 一次函数y=kx+b 一次函数的图像 直线 探索发现 k相同 直线互相平行 直线y=kx+b 解:对于函数y=3x, 取x=0 ,得y=0,得到点(0,0); 取x=1,得y=3,得到点(1,3)。 过点(0,0),(1,3)画直线,就得到函数y=3x的图象, x y 0 1 2 3 3 1 2 -1 -2 -2 -1 y=3x 两点法: 运用新知 易算,好画,特殊点 所以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为(0,0) 例1.已知一次函数: y=3x, y=-3x+2 (1)在同一坐标系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 (2)并求它们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解: 对于函数y=-3x+2, 取x=0,得y=2,得到点(0,2); 取x=1,得y=-1,得到点(1,-1) x y 0 1 2 3 3 1 2 -1 -2 -2 -1 y=3x y=-3x+2 过点(0,2),(1,-1)画直线,就得到了函数y=-3x+2的图象 两点法 例1.已知一次函数: y=3x, y=-3x+2 (1)在同一坐标系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 (2)并求它们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运用新知 对于函数y=-3x+2, 取x=0,得y=2,得到点(0,2); x y 0 1 2 3 3 1 2 -1 -2 -2 -1 y=3x y=-3x+2 3 2 取y=0,得0=-3x+2,得到点( ,0) 3 2 所以与x轴的交点为( ,0) 与y轴的交点为(0,2) (3)你能求出函数y=-3x+2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吗? 例1.已知一次函数: y=3x, y=-3x+2 (1)在同一坐标系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 (2)并求它们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运用新知 1、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 2、作一次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 (1)找两点; (2)描两点; (3)连直线 归纳总结 一次函数y=kx+b(k,b都为常数,k≠0) 与y轴的交点是(0,b),与x轴的交点是( - ,0)。 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必定经过原点(0,0) 两点法 描点法 1.下列各点中,哪些点在直线y=4x+1上 哪些点不在直线 y=4x+1上 为什么? (2, 9) (5, 1) 2.若直线y=kx+3 经过点(1,5) , 则k= 。 夯实基础,巩固应用 说说你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小结,内化提升 课堂小结,内化提升 两个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