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590493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5-05-0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5568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33张,课件,板书,反思,课稿
  • cover
(课件网) 《连加、连减》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的课时内容《连加、连减》。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连加、连减》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的课时内容。教材安排了一幅生动的插图,用小鸡走来和离去的过程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注上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以此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变成看得见的数,从而让学生克服因记不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无法连续计算的障碍。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时就接触了大量的数,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但对数的认识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如会读、会写,但还没有全面系统的认识数,对于数的概念也未必清楚。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但是情绪不稳定,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总结能力偏弱。 三、说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 解连加、连减的计算含义、正确地掌握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掌握连加、连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进而无为而教"的教学思想。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体现先做后学"、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采取个人自主探究与小组学习有机结合,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本课教学注意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 1、算式接龙。 (生互动) 设计意图:由旧知识口算习题引入,为新知做了铺垫。 板块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连加: 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1:5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 谁会列式?口头 操作2:又来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 谁会列式?生说,教师板演 5+2+1=8 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强调加了几次。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用小棒当作小鸡来摆一摆,说一说吗?) 3.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  问:5十2十1=8,你是怎样算出数的  ①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②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 (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③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二)、学习连减 1、 课件演示(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a.草地上出现8只小鸡。问:现在有几只小鸡?在算式中填数。 b。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让学生自己把算式列完整并算出得数。 3、交流。 a.说说“8-2-2”的含义。 b.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并补充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使学生真正理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