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与妻书 林觉民 教学目标 1、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2、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 3、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掌握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5、了解“意、至、语、书、身、禁”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的意义。 解释下列词语: (1)卿卿 (2)竟书 (3)掩映 (4)率性 (5)模拟 (6)太上忘情 (7)眼成穿而骨化石 (8)独善其身 积累词语 掌握活用词的意义和用法: (1)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2)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3)汝泣告我 (4)瓜分之日可以死 (5)卒不忍独善其身 (6)汝幸而偶我 (7)当尽吾意为幸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积累词语 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习题二 初步感知 1、朗读课文,在课文中逐一划出各段关键性句子, 第1段,“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第2段,“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第3段,“吾真真不能忘汝也!” 第4段,“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第5段,“……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第6段,“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第7段,“当尽吾意为幸。” 初步感知 2、说明这些句子在各段中的作用, 1、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 2、提出全文的中心,全文说理,由此而展开。 3、抒发全文中心的前半部分“吾至爱汝”的感情。 4、论说全文中心的后半点“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5、进一步表达全文中心“吾至爱汝”的衷情。 6、慨叹“幸”与“不幸”,实际上也是紧扣中心,“幸”,夫妻恩爱;“不幸”,“忍舍汝而死”。 7、希望妻子透彻了解遗书的意思,也就是全文的中心———吾意”即“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深入分析 朗读第二自然段, 1、回答:“爱汝”与“勇于就死”,是否矛盾? 看似矛盾,其实在有志于济世的革命者看来,是统一的。林觉民极爱其妻,正是这种感情升华,才使他更“勇于就死”。正因为自己享受了爱情、家庭的幸福,所以希望“天下人”也能享受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甘于牺牲自己小家庭之幸福,其情操高尚,十分感人。 深入分析 2、请在这一段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明作者是将这两者统一起来的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深入分析 朗读第三段,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中所追忆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夫妻谁先死的谈话,说明自己本不愿因先死而“留苦”给妻子。 第二件事是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说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 第三件事是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 深入分析 2、分析作者追忆这三件事的目的 这三件事的共同之处是都反映了烈士生前对妻子的眷念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即“吾至爱汝”。自己“至爱”妻子,怕妻子担受不起沉重的悲痛 深入分析 朗读第四段, 1、当时国家腐败,社会黑暗,灾难深重。作者假设了人们命运的两种情况,具体是哪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死”———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死去; 第二种情况:“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