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823711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五单元《无锡景》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19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291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五
  • cover
《无锡景》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历史悠久、遗产丰富,民歌是其中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世世代代在人民群众中传唱。《中小学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在传承音乐文化过程中增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意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民歌、了解民歌、喜爱民歌,特设计本堂课。 教材分析: 歌曲《无锡景》是一首江苏民歌,清代末期就已经流行于江南一带。其旋律曲折婉转、清丽流畅、优美动听,与《茉莉花》一样,都属于典型的江南小调。歌词描述了无锡的历史名胜和风土人情,呈现出一幅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原歌词长达十余段,教材选入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三段歌词。歌曲为五声宫调式,起承转合的结构,歌词中的语气衬词再加上吴侬软语的方言因素,词曲结合紧密,听起来亲切柔和、耐人回味。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无锡景》,增强学生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的认识和喜爱。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聆听中体验江南音乐的风格。并通过歌唱、交流、互动等音乐活动,进一步品味江南小调的韵味。 3、知识和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小调的特点,在演唱中巩固波音和前倚音的演唱,能用轻柔连贯的歌声表现出一字多音,演唱中把握歌曲的基本风格和情感。 教学重点: 用方言学唱歌曲《无锡景》,用歌声唱出《无锡景》亲切温柔、细腻秀美的风格。 教学难点: 1、用亲切自然的声音唱好歌曲中波音和前倚音。 2、用连贯、流畅、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十六分音符下面的一字多音。 3、准确把握歌曲中出现的“呀”、“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 教学方法: 欣赏法、演示法、讨论法、对比法 、练习法、发现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投影机、电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欣赏歌曲《茉莉花》 提问:(1)、你能听出歌曲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吗? (2)、歌曲旋律有什么风格特点呢? 江苏民歌《茉莉花》它曲调婉转曲折、节奏均匀平稳,旋律 以级进为主,从中体会到江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2、江南自古就享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江南的美景在文人的眼里是一首婉约的小诗,在画家的眼里是一幅如烟的水墨画,在音乐家的眼里是一曲娇柔的小调。 点题:这节课我们就学唱一首历史悠久的江苏民歌《无锡景》 三、新课教学 (一)完整聆听歌曲《无锡景》,屏幕展示歌谱 1、这首歌与《茉莉花》都属于典型的江南小调,特点旋律曲折婉转、清丽流畅、优美动听。 2、随琴唱一唱歌谱,找一找歌曲是哪些音组成的? 1、2、3、5、6五个音。没有4、7。 这是我国特有的五声调式也称民族调式,民族调式也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只用五个音就可以完成一首乐曲,每个音给它一个名称分别叫宫商角徵羽,我们这首歌曲的主音是1,所以称作五声宫调式。 3、分析歌谱中出现的音乐记号,波音和倚音,圆滑音并结合手势学唱乐曲中的装饰音。随琴演唱注意唱出装饰音的韵味,教师评价。 4、总结歌曲的旋律特点。流畅细腻,曲折婉转,多使用装饰音增强旋律的韵味。 5、朗读歌词,分析歌词的特点:在乐句、乐节的句读处,常用“呀”“末”等语气衬词,再加上吴侬软语的方言因素,词曲结合紧密,听起来亲切柔和、耐人回味。 (二)教唱《无锡景》 1、教师弹琴范唱,学生注意聆听歌曲中的装饰音和一字多音的演唱技巧。 2、学生跟琴填唱歌词。 3、难点乐句教唱。带有装饰音的乐句要唱出韵味儿,一字多音的歌词要唱得连贯自然。 4、有感情地演唱。 (三)视频欣赏,观察与模仿。 1、欣赏高博文评弹《无锡景》跟着唱一唱,学一学。 2、讨论吴侬软语的特点并试着模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