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47289

14.2《荷塘月色》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0次 大小:350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4.2,2023-2024,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荷塘月色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脉脉(mò)    颤动(zhàn) 乘凉(chéng) 独处(chǔ) B.酣眠(hān) 参差(cī) 袅娜(nuó) 蓊蓊郁郁(wěng) C.笼子(lónɡ) 倩影(qiàn) 敛裾(jù) 梵婀玲(fàn) D.惦记(diàn) 羞涩(sè) 宛然(wǎn) 踱步(dù)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到过顶楼的人说,在那里可以俯瞰武大风光,整个珞珈山尽收眼底,到处是蓊蓊郁郁的绿树。 B.文学社经历了从小到大曲曲折折的发展历程,面临过困境和危机,也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绩。 C.月下的荷塘是宁静的、祥和的,荷花的粉红的面庞,在隐隐约约的月光里舒展着迷人的微笑。 D.水仙花,因多为水养,且叶姿秀美,花香浓郁,亭亭玉立,故有“凌波仙子”的雅号。 3.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A.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B.牛蛙鸣叫,邀来黑夜,夜莺的乐音乘着吹起涟漪的风从湖上传来。 C.风像活人一样悲叹,云端里落下泪雨,树木到仲夏脱下叶子,披上丧服。 D.这里除了光彩,还有缕缕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朱自清先生无论为文和为人都实践了他特立独行、直面人生、不怕惨淡的人生态度。 B.我之所以喜欢朱自清的散文的原因,一是由于他作品的语言优美,二是由于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C.大革命失败以后,因为严酷的斗争现实使朱自清陷入极度的苦闷和彷徨,因而“心里颇不宁静”。 D.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散文,细腻秀丽,准确具体地表现了描写对象的特点,追求逼真的艺术效果。 5.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 采菊东篱,寄情山水,享清闲喜恬淡,中国文人持有闲适的情怀。 材料 苦闷 雄壮 感伤 怀愤懑诉愁苦 存慷慨显激昂 寄孤苦抒忧愁 送别友人 怀才不遇 思念家乡 留取丹心 报国无门 矢志报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 我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闭眼就能想见,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而离她们只有几尺远的乌篷船上正升起一缕白白的炊烟,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对岸河边有又低又宽的石栏,可坐可躺,几位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只。比之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河边由吊脚楼组成的小镇,江南小镇少了那种浑朴奇险,多了一点畅达平稳。它们的前边没有险滩,后边没有荒漠,因此虽然幽僻却谈不上什么气势;它们大多很有一些年代了,但始终比较滋润的生活方式并没有让它们保留下多少废墟和遗迹,因此也听不出多少历史的浩叹;它们当然有过升沉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总之,它们的历史路程和现实风貌都显得平实而耐久,狭窄而悠长,就像经纬着它们的条条石板街道。 6.文中写到自己对江南小镇的审视思考时,反复使用“它们”这一称呼而不使用“这些地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言风格庄重且不失灵动,请从语体和关联词运用的角度分析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西洲何处 夏 磊 在我喜欢的古代诗词里,《西洲曲》算是背得比较早的。年少时我家住在长江中间的南京八卦洲,头上是天,四面是水。“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每次念到这两句,就会想到江边上的那个渡口,并同时在脑海里遐想着渡口外边的世界和不知在何处的西洲。 后来,又读到温庭筠的“西州城外花千树,尽是羊昙①醉后春”,这才知道,原来古代真的有一座城池叫西州。西州城建于东晋,因为宰相谢安病重时途经西州门,他死后,其外甥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