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970232

8.3《琵琶行(并序)》教案(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199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3-2024,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教学设计一 一、课题名称(学习任务名称) 《琵琶行并序》 课时(或上课用时 分钟) 40分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课的结构特点 2.能力目标:欣赏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品味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素质目标: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百姓。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并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四、教学策略(方法)与学法设计 诵读法 分析法 品读法 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引导学生抓住主旨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 PPT课件 语文课本 教师教学用书 同步练习册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 早晚读完成熟读或背诵任务,结合同步练习资料进行预习。 课中: 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导入 5分钟 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教师播放琵琶曲《汉宫秋月》 学生用心倾听,感受曲中的感情 音乐能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 理解标题 了解作者 写作背景 10分钟 行,古乐府的诗体,与“歌”体相近,如:《长恨歌》,故常称歌行体。 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 讲解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当朝节度使李师道,为了防止唐宪宗削藩,就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这件事在朝廷引起了轩然大波,人心惶惶,无人敢管此事,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当时白居易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拿凶手,最后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第二年秋天的一个夜晚,诗人送客于湓浦口,偶遇琵琶女,于是邀请她弹奏,便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琵琶行》。 猜读标题,明确重点 学生通过标题来猜想本诗重点是写什么?表达什么?进而明确诗歌写了哪几个方面。 结合作者资料和写作背景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内容品读 10分钟 湓(pén) 浦(pǔ)口 铮(zhēng) 悯然(mǐn) 转徙(xǐ) 浔阳(xún) 瑟(sè) 声声思(sì) 捻(niǎn) 霓裳(nícháng) 红绡(xiāo) 钿头银蓖(diàn bì) 谪居(zhé) 还独倾(huán) 教师板书重点字词的读音练习在黑板,学生填写后进行批改、纠正和强调 同时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2.概括每段内容,并且找出序文和全诗的对应部分。 学生听配乐朗诵,要求将不懂的字词做好记号,学生上台填写拼音 掌握文言文基本知识点 全诗分析 10分钟 明确: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揭示了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并提出了强烈控诉。 明确:作者的心情:孤寂伤感,凄凉落寞。 这种心情表面上源自秋夜浔阳江头的萧瑟景象,饯别宴上的气氛,以及琵琶声的凄苦和琵琶女的遭遇,但实质上还是源自诗人自己因坎坷遭遇,宦海沉浮而带来的心灵触动。 从全文看,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哪些句子能够反映?这种心情又是如何引发的呢? 从全文看,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哪些句子能够反映?这种心情又是如何引发的呢? 作者在这样的心境下最大的感慨是什么?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诗人为什么说自己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 用自己的话概括琵琶女这个艺术形象,思考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归纳总结作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