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337652

人教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梨园风采(二)——《秦腔牌子曲》课件带音频+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1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141053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音频,课件,秦腔牌子曲,风采,梨园
    秦腔的唱腔 咸阳秦腔唱腔,分板式和彩腔两部分,每个部分均由“苦音”和“欢音”(又称花音)两种声腔体系组成。苦音腔是秦腔区别于其他剧种最具有特色的一种唱腔,演唱时激越、悲壮、深沉、高亢,表现出悲愤、痛恨、怀念、凄凉的感情。欢音腔则欢快、明朗、刚健,擅长表现喜悦、愉快的感情。秦腔板式分为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有板无眼和无板无眼四种。板腔称谓有慢板、拦头板、一锤安板、阴司板、二六板、拉锤二六板、带板、尖板、滚板、二导板、双锤板等。总归称是六大板头、慢板、带板、垫板、二导板和滚板。秦腔曲牌分为弦索类、击乐类、唢呐类、笙管类、海笛类、套曲类共6种。早期乐队分文、武两部6人。《秦腔牌子曲》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欣赏《秦腔牌子曲》,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2.了解河南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 3.引导学生感受秦腔魅力,激发热对我国传统艺术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1.欣赏《秦腔牌子曲》,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2.了解河南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音乐与其发展发芽的人文土壤是息息相关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秦腔牌子曲》就带有这种鲜明的人文特点,它不是厅堂的艺术,它是根植于土地的旋律。让我们来走进了解一下吧。 欣赏《秦腔牌子曲》。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听音乐,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二、新课 1.秦腔 秦腔(梆子腔,乱弹),中国西北地区传统戏剧,源于古代陕西,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成熟于秦,是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的声腔体系。秦腔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之一。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 秦腔表演朴实、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它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 秦腔经国务院批准于2006年5月20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设计意图】介绍秦腔,使学生了解歌曲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歌曲风格特点。 2.介绍秦腔脸谱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的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积极性。 3.板胡 板胡,形似二胡,因琴筒上蒙木板而得名。琴杆多用红木、乌木等质地坚硬的木料制作,弓杆较粗。一般按四、五度定弦,音域三个八度。因其音色高亢明亮,成为北方梆子腔类的戏曲和曲艺的主要伴奏乐器,近年来多用于独奏,流传较广的有郭富团作曲的《秦腔牌子曲》、鲁日融作曲的《秦腔主题随想曲》。这些取材于秦腔曲牌和唱腔的独奏曲,塑造了西北人民豪放热烈的宽广胸怀。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使同学们了解音乐知识。 4.欣赏歌曲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出乐曲结构、情感。学生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奠定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5.分段欣赏 秦腔牌子曲:板胡独泰曲,郭富团于1952年根据陕西秦腔的若干曲牌改编而成。用中晋板胡演奏。 引子 取自《官谱》曲牌,热烈奔放。 (2)第一段 第一段的曲调也源于《官谱》,但速度放慢,节奏拉宽,情绪舒展悠闲。 (3)第二段 第二段的曲调是根据《杀妲姬》曲牌发展而成的,情绪由悲哀转激昂。 (4)第三段 第三段是快板,原曲牌名《入洞房》,音型短小,节奏顿挫,表达了喜悦之情。 (5)第四段 第四段在旋律放慢后,是一段由鼓板伴奏的华彩乐段,繁音急节,热烈沸腾,把至曲推向高潮。最后是第四段的变化再现。 归纳:全曲的速度时慢时快,力度时弱时强,节奏倏忽多变,缓处悠扬婉转,急处热烈奔放,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