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367200

【新课标】人教版九上第六单元第2课时《黄土高坡》《青藏高原》《弯弯的月亮》 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09-19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1708277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案,课件,弯弯的月亮,青藏高原,黄土高坡,2课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上第六单元第3课时《黄土高坡》《青藏高原》《弯弯的月亮》 教学设计 课题 《黄土高坡》《青藏高原》《弯弯的月亮》 单元 6 学科 音乐 年级 九年级 教材分析 《黄土高坡》,由陈哲作词,苏越作曲,创作于1986年,是“西北风”歌曲的代表作之一,具有鲜明的陕北民歌风格。作曲家运用以陕北民歌为主的北方民间音调,并结合流行音乐的节奏、配器,使歌曲充满了浓郁的现代生活气息,唱出了生活在黄土高坡人民的质朴与勤劳以及他们对家乡的热爱。歌曲为徽调式,曲式结构为带引子的三段体。引子为自由的散板,建立在徽调式上的主一属音上下跳进和紧接的音阶式下行拖腔,既有对比,又保留了西北民歌的特点,具有山歌的韵味。《青藏高原》以高亢而富有藏族民歌风格的旋律,热情歌颂了美丽的青藏高原表达了对祖国锦绣山川的眷恋、热爱之情。歌曲为羽调式,以四四拍为主,为带引子的二段体结构。《弯弯的月亮》采用了广东民歌《咸水歌》的音调和中国民族调式,旋律深情悠长,节奏自由舒展,配以诗一般的歌词,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歌曲采用二段体结构,四四拍。A段由四个乐句构成,表现了对童年、故乡和亲人的怀念。中间轻声吟唱的“喔”,带有过渡性质,由此引出B段。B段情绪比较激动,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抒发了作者的惆怅心绪。歌曲融合了古典、民族、流行元素,内涵丰富,是一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韵的优秀流行歌曲。 学习目标 通过聆听《黄土高坡》《青藏高原》《弯弯的月亮》,感受流行歌曲的风格、特点,学生能主动了解流行音乐的发展。通过欣赏演唱,能够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能够认识流行歌曲中民族元素与流行元素的融合同时能够感受、分辨流行歌曲的风格特点。 核心素养描述 审美感知:通过欣赏《黄土高坡》的粗犷豪迈、《青藏高原》的壮阔辽远以及《弯弯的月亮》的温婉抒情,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每首歌曲所蕴含的独特地域风情和深厚情感,提升他们对音乐作品中美的特征及其意义与作用的发现、感受、认识和反应能力。艺术表现:在理解歌曲情感与风格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自己的声音或简单乐器来模仿或演绎这三首歌曲的片段,提高他们在艺术活动中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展现艺术美感的实践能力。创意实践: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和个人体验,对《黄土高坡》《青藏高原》《弯弯的月亮》等歌曲进行创意改编或创作类似风格的新作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文化理解:通过深入学习这三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反映的地域文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重点 探索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感受和体验歌曲的情感。 难点 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能对歌曲的演唱形式进行多种探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说出描写家乡的诗词或者歌曲。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描写家乡的诗词或者歌曲?让我们走进陕北人民的家乡,领略黄土高坡的风光!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黄土高坡》 歌曲创作背景: 《黄土高坡》是由陈哲作词,苏越作曲的西北风歌曲,安雯于1988年首唱于中央电视台《同一祖先》大型晚会 。2008年10月24日,该曲获得了获得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流行金曲勋章。介绍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广义上的黄土高原即黄土区,黄土面积63.5万平方千米,主要由山西高原、陕甘晋高原、陇中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组成;狭义上的黄土高原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包括山西大部、陕西中北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南部和青海东部,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