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 《热对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知道液体、空气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热对流,认识热对流传递热的特点。 科学思维目标:能基于所学知识,从事物变化及相互关系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探究实践目标: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观察水受热流动的现象,获取信息,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并完成探究。 态度责任目标:在进行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从暖气片的安装与发展,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热对流的特征,知道对流主要发生在气体和液体的热传递中。 教学难点:观察热对流的实验,能够实事求是、规范、有条理地描述通过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由现象归纳概括出科学结论。 【教学准备】 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木屑、火柴、小铁盘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家里帮妈妈爸爸烧过水吗?你们观察过烧水的过程吗? 课件出示烧水视频。 师:我们每个人的家里每天都要烧水,对于烧水这件事,你有过什么疑问吗? 生:水为什么会被烧开? 生:水是怎样慢慢变热直到沸腾的? 师:没错,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疑问,烧水时水温会上升,一段时间水会被烧开,你知道水是怎样变热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活动一: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师: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呢?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猜测。 师:要想揭开这个秘密,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回答:做实验。 课件出示实验器材。 师:你能根据实验器材,制定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论制定实验方案。 学生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总结: 实验步骤: (1)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木屑加入到烧杯里。 (3)把酒精灯三脚架下面,石棉网放到三脚架上面。烧杯放到石棉网上面。 (4)点燃酒精灯。 (5)观察实验现象。 师:为了更好的完成实验,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总结: 1.注意安全:加热后的三脚架太热,不要用手直接触摸。 2.规范使用酒精灯。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加热效果最好。 3.小组合作研究。 4.注意观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5.将实验过程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6.做完实验后,要整理收拾好实验器材。 小组做实验,教师巡视。 交流实验现象: 木屑倒入水中后,先浮在水面,再慢慢地下沉到水底,因为木屑比水轻,开始漂浮在水面上,但是浸湿后密度变大,沉入水底。在加热的过程中,烧杯底部中间位置的木屑会上升,到达水面处会向四周扩散,然后沿着杯壁附近下降,到达杯底附近会再次取向中间并上升,如此循环流动。当水烧开沸腾时,木屑也一同上下翻腾着。 得出实验结论: 液体受热后会发生流动,靠流动传递热的方式叫“热对流”。 解释烧水现象: 热水上升就是水在传递热,通过对流,烧杯里的水温度就升高了,温度升高,水就变热了。 活动二:暖气是怎样使整个房间变热的? 课件出示暖气片供热视频,并提醒学生在家使用暖气片时要注意安全。 师:暖气片是怎样让房间和身体暖和起来的?根据刚才的实验,你能推想出:暖气是怎样使房间变暖的? 学生交流,实验验证。 实验:热在气体中的传递方式 实验步骤: 1.用火柴点燃塔香。 2.用玻璃杯倒扣住塔香。 3.观察烟是怎样飘动的,及时画出 运动轨迹。 注意:观察要及时! 防止烫伤!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交流。 总结:靠近暖气片的空气先热,上升,周围比较冷的空气就会流过来补充,又受热上升,这样,整个屋子的空气在不断的流动过程中逐渐变暖。 原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