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气体的体积和质量》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形态》中的第三课,指向新课标中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结构与性质。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空气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气体有确定的质量,没有固定的体积。、二、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气体有确定的质量,没有固定的体积。 2.能开展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确定的质量等探究实验。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实验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4.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知道气体有确定的质量,没有固定的体积。 2.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与探究精神。 四、教学准备 锥形瓶、杯子、纸团、水槽、气球、托盘天平等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固体、液体的相关知识,出示表格,学生补充完整。 2.猜一猜,如果向锥形瓶中快速倒水,水容易流进去吗?预设生:容易流进去。不容易流进去。 师:我听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我们的猜想需要用实验来验证,请一位同学上来把水快速倒入漏斗中,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现象。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生:水留在漏斗中,不容易流进锥形瓶。 师:水为什么流不进瓶子里? 预设生:我认为可能是锥形瓶中有空气。 师:为什么有空气水就流不进去? 预设生:因为空气把瓶子里的空间都占据了。 师:有没有办法让水很容易地流进瓶子里呢? 预设生:把橡皮塞拔出一点,使塞子和瓶口之间留一些缝隙,让空气流出。学生上台拔出橡皮塞,有什么发现?为什么水流进去了? 师小结:是啊,看起来空空的瓶子里实际充满了空气,如果空气出不来,水就进不去,当空气流出,水很容易流进瓶内。看来———空气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 (二)探究空气的体积 1.做空气占据空间小实验 (1)师:为了进一步验证空气是不是能占据一定的空间,我们再做一个实验。实验材料有杯子、纸团、装满水的水槽。你会如何设计实验? 预设生:把一个纸团塞进杯子的底部,把杯子竖直倒放入水槽中,使杯子全部没入水中,再竖直提起,观察纸团有没有湿。(若学生表述不完整,教师适时引导) (2)追问:你的实验设计中在杯子里塞进了纸团,塞纸团的目的是什么?预设生:观察杯子里的纸团会不会湿。如果湿了,说明水流进去了,空气不能占据空间;如果没湿,说明杯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了,水流不进去。 (3)在进行实验之前,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①塞入杯子底部的纸团一定塞紧,以确保它中途不会掉落。 ②杯子按入水中时要保持竖直,不要倾斜,提出水面时也要保持竖直。 ③杯子提出水面时,要用餐巾纸擦掉留在杯口的水。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实验现象,可以画也可以写。 3.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预设生:纸团没有湿。一部分的水流进了杯子。 师:纸团没有湿说明了什么 预设生: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也就是说———空气是有体积的。 师:同学们还发现有一小部分的水流进了杯子,占据了杯子一部分的空间,那此时空气的体积变化了没有? 预设生:空气的体积变小了。 4.改变空气体积实验真是是这样吗,通过实验来进一步验证空气的体积能不能改变。 (1)出示实验材料:注射器、橡皮,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空气有没有固定的体积?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进行实验。 预设生:注射器吸取一定的空气,用橡皮堵住出口,试试注射器能不能向下压动和向上拉动。 (学生边说边演示,学生表述不完整,教师适时引导) 追问:若注射器的活塞可以向下压和向上拉动,说明了什么? 预设生:空气的体积是可以改变的。 (2)师:为了方便记录数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我们用注射器吸取 20毫升的空气,用橡皮紧紧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