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461920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上2.1.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6682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初中,数学,北师大,2.1.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 cover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认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2、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经历抽象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它的一般形式 难点: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模型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新课导入 1.什么叫方程?学过哪些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分式方程,其中前两种方程是整式方程.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多项式2x2-3x+1是几次几项式?每项的系数和次数分别是几? (二)新课讲授 (1)自学探究: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概念 问题1:幼儿园某教室矩形地面的长为8m,宽为5 m,现准备在地面正中间铺设一块面积为18 m2 的地毯 ,四周未铺地毯的条形区域的宽度都相同,你能求出这个宽度吗? (1)如果设未铺地毯区域的宽为x m,那么地毯中央长方形图案的长为 m,宽为为 m.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问题2:如图,一个长为10 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 m.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 m,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2)根据图2-2,由勾股定理可知,滑动前梯子底端距墙 m,如果设梯子底端滑动x m,那么滑动后梯子底端距墙 m,梯子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 m,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2)合作交流: 方程①、 ②都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这两个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2x2-13x+11 = 0 ;② x2 +12 x-15 = 0. 特点: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2.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3.整式方程. 归纳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的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为ax2+bx+c=0(a,b,c为常数, 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 形如ax2+bx +c = 0(a,b,c为常数,a≠0)的形式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ax2+bx +c = 0(a,b,c为常数,a≠0) ax2 称为二次项 a 称为二次项系数 bx 称为一次项 b 称为一次项系数 c 称为常数项 例题讲解 例1 下列选项中,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B. C. D. 方法小结: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首先看是不是整式方程;如是再进一步化简整理后再作判断. 例2:a为何值时,下列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 ax2-x=2x2 (2) (a-1)x |a|+1 -2x-7=0. 解:(1)将方程式转化为一般形式,得(a-2)x2-x=0,所以当a-2≠0,即a≠2时,原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由∣a∣+1 =2,且a-1 ≠0知,当a=-1时,原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例3:将方程3x(x-1)=5(x+2)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及它们的系数. (四)课堂练习 1. 下列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3x+2=5x-2 ( ) 2.x2=0 ( ) 3.(x+3)(2x-4)=x2 ( ) 4.3y2=(3y+1)(y-2) ( ) 5. x2=x3+x2-1 ( ) 6.3x2=5x-1 ( ) 2.填空 方程 一般式 二次项系数 一次项系数 常数项 x2+3x=2 3.关于x的方程(k2-1)x2+2 (k-1) x+2k+2=0, 当k    时,是一元二次方程. 当k    时,是一元一次方程. 4.(1) 如图,已知一矩形的长为200 cm,宽150 cm.现在矩形中挖去一个圆,使剩余部分的面积为原矩形面积的四分之三.求挖去的圆的半径x cm应满足的方程(其中π取3). (2) 如图,据某市交通部门统计,前年该市汽车拥有量为75万辆,两年后增加到108万辆.求该市两年来汽车拥有量的年平均增长率x应满足的方程.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