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材料的导热性》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分析 (一)主题单元课标落实要点学科核心概念一: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 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和功能 内容要求:5-6年级观察常见材料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导热性等,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二)本课时内容课标落实要点 1.1 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和功能5-6年级比较分析常见材料导热性,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二、教材分析 《材料的性能》这个单元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新课标中属于第一个核心概念《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本节课的前关联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热的传递》,了解了生活中的热传导现象。本节课的后关联内容是本单元的第 21课《保温技术》,这节课是材料导热性的扩展应用。在大单元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把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第一课时:《材料的导热性》;第二课时:《陶瓷材料》;第三课时:《保温技术》;第四课时:《材料的漂浮能力》;第五课时:《居家甲醛哪里来》。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有两个探究活动。活动一探究不同材料的导热性,活动二是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探究金属材料的导热性。最后举例说明材料的导热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生活经验基础学生知道很多生活用品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它们的用途是不相同的。 2、学生认知基础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热传导的知识,知道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或者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物体。 3、存在的困难对于材料的导热性不同不熟悉,不会区分不同金属的导热性强弱。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不同材料的导热性是不一样的。 2、一般情况下,金属材料的导热性比较强,非金属材料的导热性比较弱。五、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本节课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不同材料的导热性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金属材料的导热性比较强,非金属材料的导热性比较弱。 2.科学思维:在多角度想办法、分析、比较、抽象、类比等思考中发展科学思维。 3.探究实践:基于所学知识,根据探究问题,制定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方案,采用不同方式呈现探究过程与结果,初步具有交流、评价、反思和改进的能力。 4.态度责任:对不同材料的导热性现象与实验表现出探究兴趣和探究精神;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六、教学方法 教法:实验演示法、讲解指导法、观察指导法 学法:对比实验法、观察法、类比迁移法、画图法 七、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材料:塑料柄的铁锅、木柄铲子、铁杯,玻璃杯分组实验材料:长短粗细相同的铜棒、铁棒、铝棒、木棒、玻璃棒、塑料棒、酒精灯、铁架台、火柴、凡士林、打火机、烧杯、热水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境启思教师出示塑料柄的铁锅、木柄铲子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的制作材料有什么特点。学生发现组成铁锅的塑料柄和锅身、组成铲子的铲柄和铲身是用不同材料做成的。 环节二:问题导思教师引导学生猜想:这些物品的不同部位为什么用不同的材料呢?学生猜想: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可能是不同的。教师提问: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材料的导热性。教师板书课题:材料的导热性 环节三:探析辨思 活动一:探究不同材料的导热性。 1.教师提问:你们认为生活中哪些材料导热快,哪些材料导热慢?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讨论生活中哪些材料导热快,哪些材料导热慢。) 2.教师出示粗细、长短相同的木棒、玻璃棒、铁棒、铜棒、铝棒等材料,让同学们猜测这些材料哪些导热快,哪些导热慢。 3.教师出示表格,并请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填写在表格里。(按照导热由快到慢的顺序给以下材料排序。) 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非常好!你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学生,很有生活经验。 4.教师提问: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