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 4.2 水的组成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来验证水的组成,所以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通过水的分解的微观示意图进一步学习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并从微观角度验证水的组成,这一部分比较抽象,在讲授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分析和推理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符号为H2O。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结合分子、原子的知识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水分子的微观构成,得出水的化学式,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水的组成的认识,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乐于探究身边的物质世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组成元素。 教学难点 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即从宏观理解转向微观分析。 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分析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教具、学具 1.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CAI课件等。 2.仪器:电解水装置、低压直流电源、酒精灯、火柴等。 3.药品:水、氢氧化钠溶液,小木条等。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知识回顾】1.请写出水的化学式。 2.请说出化学式H2O表示的意义。 为什么水的化学式是H2O,而不失其他呢?今天我们会通过实验探究一下。 讲授新课 一、水的物理性质 学生阅读课本108内容,并完成下表。 颜色气味状态密度凝固点(冰点)沸点 答案: 颜色气味状态密度凝固点(冰点)沸点无色无味液体4 ℃时密度最大为1 g/cm30 ℃100 ℃ 【教师提问】 1.冰能浮在水面上,与水的哪个性质有关? 2.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为什么常将瓶子冻裂? 3.高原地区烧开水为什么要用高压锅? 【学生回答】 1.冰的密度比水小 2.热胀冷缩 3.大气压越低,沸点就越低。 高原地区大气压小于1个大气压,水的沸点小于100 ℃。 二、水的组成 【教师提问】怎样证明水的组成? 【实验4-6】 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其中加有少量烧碱(NaOH)或硫酸(H2SO4),以增加导电性],接通直流电源,观察并记录两个电极附近和刻度管内发生的现象。 经过一段时间后,切断上述装置中的电源,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连接电源正极的刻度管内的气体;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连接电源负极的刻度管内的气体,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提问】接通电源后两极各有什么现象?分别与正极、负极连接的两支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谁多谁少。 项目两电极正极端的玻璃管负极端的玻璃管现象电极上出现气泡水位下降较慢水位下降较快解释V正极气体∶V负极气体=1∶2 通电后,分别与电源正、负极连接的电极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如何通过实验进行检验?请注意观察。 【查阅资料】 1.氢气可以燃烧,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燃烧产物是水。点火时,必需注意安全,防止爆炸。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演示】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体积少的气体。使体积较多的气体通过干燥管,在玻璃尖嘴外点燃。 项目正极端的玻璃管负极端的玻璃管现象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解释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的是氢气 【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109页观察活动的问题。 【教师提问】由以上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可以怎样表示这个反应?请同学们写出文字表达式。 结论:电解水可得到氢气和氧气,反应式如下。 水氢气+氧气 H2O H2 O2 【教师提问】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事实,关于水的组成,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