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李凭箜篌引 李贺 解 题 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作 者 李贺:字长吉。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被后人称为“长吉体”。有“鬼才”“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著有《昌谷集》,代表作有《老夫采玉歌》《雁门太守行》等。 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 李贺诗评选摘 (严羽)“太白仙才,长吉鬼才”,然仙诗、鬼诗皆不堪多见 (王思任)以其哀激之思,变为晦涩之调,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秋高气爽之时,指弹奏的时间 即国中,国都长安之中 形容乐音清脆 形容乐声清丽 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 内容分析: 时间: 吴丝蜀桐张高秋 地点: 李凭中国弹箜篌 起句开门见山。 “吴丝蜀桐”借代。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 “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出的环境。 “张”,演奏。不仅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这样的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 吴丝蜀桐张高秋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描写音乐关键是化抽象为具体,李贺怎么描写李凭弹箜篌的呢? 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 角度之一:侧面烘托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优美的弦歌声一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问:为什么先交代乐声后写人物呢?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凭中国弹箜篌: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昆山句”以声写声,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用“昆山玉碎”表现乐声极其激昂,“玉碎”句凤凰叫声幽怨。本句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 “芙蓉句”以形写声,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本句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芙蓉泣露香兰笑”共计用了四种修辞手法:夸张,形容音乐魅力之大,使芙蓉哭泣、香兰微笑;拟人,其中的“泣”和“笑”用的是拟人;引用,暗用了刘勰的诗句“秋叶泫露如泣,春葩含日似笑”;通感,化音乐之声为鲜花的娇美形象。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角度之二: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清脆激越 时而幽咽时而欢快 (比喻、拟人)正面描写 角度之三 十二门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