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696908

7.2 定义与命题1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4044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定义,命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
  • cover
课题:7.2(1)定义与证明 一、备课标 (一)内容标准: 1、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意义。 2、结合具体事例,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了解原命题及其逆命题的概念。会区分识别两个互逆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3、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二)数学思想、方法(十大核心概念): 十大核心概念: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符号意识、几何直观以及应用意识,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建立模型思想。 二、备重点、难点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八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二节“定义与命题定理”第一课时,在几何中,有许许多多的定义、定理、公理等概念,还有一些真真假假的命题需要学生去辨别、去认识,本节课安排《定义与证明》旨在让学生对定义的概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 指出定义、命题、基本事实、定理的含义,为后面的证明奠定基础。 (二)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内容: 教学重点:命题的定义,真命题假命题的判断,条件与结论 教学难点:真命题假命题的判断,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不十分明显,改写成 “如果…那么…” 形式学生会感到困难,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备学情 (一)学习条件和起点能力分析: 1.学习条件分析: (1)必要条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接触了不少的几何知识,对很多名词、概念有了很深刻的认识。 (2)支持性条件: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本节课将要采取的讨论、举例说明等学习方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为今天的学习作了必要的铺垫。 2.起点能力分析: (二)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有解决策略) 本节课将对学生传授定义与命题的基本含义,学生对此已经有比较多的经验和基础. 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在学习中学生能定义、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定理的含义的理解较容易。但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不十分明显,改写成 “如果…那么…” 形式学生会感到困难。 四、备教学目标 1、通过举例能了解定义、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某些语句是不是命题. 2、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了解判断命题真假的方法。 3、用比较数学化的观点来审视生活中或数学学习中遇到的语句特征. 4、通过实例感受证明的过程与格式,通过对某些语句特征的判断学会严谨的思考习惯 五、备教学过程 一、构建动场 1.看一则笑话: 思考:为什么会闹出这样的笑话?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引入,使学生感知“定义”的必要性从而引出定义的概念.并让学生自己举例子,加深理解.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活动一:定义 1、看课件,了解什么是定义。 2、说说你还学过哪些定义?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命题的含义,并通过练习进行巩固 活动二:命题 1、看课件,了解什么是命题:_____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2、请你根据命题的定义判断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 (1)同位角(2)两条直线(3)同位角相等(4)同位角不相等(5)两直线是平行线 (6)两直线不是平行线(7)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吗(8)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不平行(10)找出相等的同位角(11)画出两条平行线 分析上面的例子,小组合作: (1)_____是命题,_____不是命题。 (2)找出判断命题的方法: _____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命题的含义,并通过练习进行巩固 活动三:命题的构成 想一想: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题有什么共同的结构特征? (1)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如果a=b,那么 (3)如果两个三角形中有两边和一个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通过分析上面的例子,小组讨论完成: 命题的结构特征: (1)命题一般都能改写成_____……和_____……的形式; (2) “如果”引出的部分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