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7236

等腰梯形的判定(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00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等腰,形的,判定,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 cover
20.5梯形判定(1)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并会运用等腰梯形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并掌握梯形的判别方法,能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梯形的有关判别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探索等腰梯形的判别方法及常用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样的几何图形是梯形?什么样的几何图形是等腰梯形? 2.等腰梯形有何特殊性质? 二、新课讲解 我们已经知道,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通过它,我们可以判定一个梯形是不是等腰梯形.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下面的方法判定等腰梯形 (一)判别等腰梯形的方法一: 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提问:1、从定义中,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等腰梯形,需要什么条件? 2.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 DE∥AB且交BC于点E。 问题一:AB=ED吗?为什么? 问题二:∠DEC=∠C吗? 问题三: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 注意: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讨论完成问题。 (二)判别等腰梯形的方法二: 结论: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让学生写出已知、求证、证明,然后教师加以讲评) 注意:等腰梯形判别的用几何语言表达为: 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BC,AB=DC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定义法) 2.∵在梯形ABCD中,AD∥BC,∠A=∠D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判定法) 随堂练习:课本练习题1。2, 三.小结 1.我们今天学习了哪几种方法判定一个梯形是等腰梯形? 2.如何用几何语言表达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 四、作业布置 P122。1。2 20.5梯形(2) 教学目的 1、理解梯形的概念及梯形的分类。 2、理解等腰梯形的性质并会运用其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渗透转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梯形的概念及等腰梯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它有什么性质? 2、小学学过的梯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 二、新课讲解 1、梯形及梯形的有关概念 通过所画的图形,结合所举的实例,对照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学生自己得出梯形的定义。 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相关定义: (一)底: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二)腰: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三)高:两底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 直角梯形: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完成练习1,2 2、等腰梯形的性质 命题: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提问:这个命题的前提是什么?结论又是什么?(让学生写出已知、求证及证明。) 例1: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DC,求证:∠B=∠C。 分析:只要能将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转化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问题就可以解决。或者,证明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也可。 方法一:过点D作DEAB,交BC于点E。可证△DEC为等腰三角形。(平移一腰 辅助线一) 方法二:分别过点A、D作AE⊥BC,DF⊥BC,垂足分别为E、F,可证△ABE和△DCF全等。(作高辅助线二) 由此可得等腰梯形的性质一: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例2.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DC,求证:AC=BD。 (易证△ABC与△DCB全等) 由此可得等腰梯形的性质二: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另外,等腰梯形还是轴对称图形,过两底中点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3.练习: (1))在梯形ABCD中,AD∥BC,AB=CD,点E为AD中点,求证:EB=EC(如右图) 三、小结 1、梯形的有关定义及等腰梯形的性质。 2、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想和常用辅助线的作法。 四、作业:教材P122第 3。 D A E C B A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