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726133

2.《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3次 大小:4186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2.《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得罪了老张的业务主管,事后懊悔不已,他总想找机会向对方道个歉、解释清楚,以便消除误会。 B.中学生常常为写不出好文章而烦恼,其实,要写出好文章,最重要的是表达真情实感,切忌胡编乱造。 C.战时的生活,并不都是炮火轰鸣、刀光剑影,也常常遇到一些曲折有趣的事情。 D.一首曲子往往会令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能勾起人们对往事的追忆。 2.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 A.偌大(ruò) 慰藉(jiè) 黏合(niān) B.僻静(pì) 贫瘠(jí) 悲怆(chuāng) C.发轫(rèn) 桑梓(zǐ) 躯壳(qiào) D.烙印(luò) 搭讪(shàn) 悠邈(miǎo)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熔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 B.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 C.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 D.傩戏本来都以神话开头的,有了一个李冰,神话走向实际,幽深的精神天国一下子贴近了大地,贴近了沧生。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石砾 撕裂 慰籍 自然赐予 B.阴蔽 迅疾 婉转 一跃而上 C.催残 鄙弃 倦怠 瞻前顾后 D.晶莹 甘霖 炽热 深山幽谷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伟大的转折》用镜头寻觅红军战士的闪光足迹,用艺术丈量惊心动魄的血色距离,力图通过一幕幕以少胜多的浴血搏战、一场场殊死战役的惨烈与凶险,叩问如今的人们:我们当年为什么出发的初心可还记得清?红军在长征路上书写的壮烈史诗可还读得懂? 《伟大的转折》选择深入植根史实,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尽量对长征的真实状态做历史和艺术的还原———艰难的抉择、艰苦的跋涉、艰窘的生活和浴血的战斗。作品讲述的是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即湘江战役后,转战黔、滇、川等地的5个月发生的事情。应当说,这是我党的一次思想解放,是我党带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向胜利与复兴的伟大转折和起点。 经过80多年的岁月淘洗、时空化合,长征精神已不仅仅属于一个军队、一个政党、一片地域,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人类战胜邪恶所表现的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伟大的转折》真实地再现历史,艺术地揭示历史经验,这是为了坚守和传承留存在历史中的高贵英雄主义精神,以期其成为今天的思想烛照和精神钙质。当然,这部剧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制作不够精致、特型演员的形似与神似拿捏得不够到位等。长征有着说不尽的深厚历史内涵、思想内涵、人文内涵,它在历史长河中渐渐远去,但艺术创作的长征任重道远。 (摘编自李树声《让长征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之钙》,2019年11月5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80多年前,长征的胜利促使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这直接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大发展。80多年后的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新的长征。长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会丢,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 长征途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战士为何有如此英雄气概?答案是他们坚守着共产主义信仰追求。正所谓: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这95年,又何尝不是一场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长征?80多年前的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信与文化自信,这种“走自己的路”的自信正逐渐沉淀升华为中华民族前进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