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829338

【中职音乐】高教版(第2版) 第二单元 美妙的歌声 第一节《中国民歌—走进新疆》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2 科目:音乐 类型: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8971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中国民歌—走进新疆,一节,歌声,美妙,第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名称 中国民歌———走进新疆 科目 公共艺术(音乐) 教学 对象 19级电商班、美发班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授课 时长 80分钟 设计者 所属 学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所用教材: 本课使用刘五华老师主编,高等教育-出卷网-出版的《公共艺术(音乐篇)》第二版(书号978-7-04-050226-8) 课题所属单元: 本课内容选自高教版《公共艺术(音乐篇)》第二单元《美妙的歌声》的第一节《中国民歌》。 课题在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流传于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民歌,感受维吾尔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 (可根据常见专业进行2-3个不同对象的预测与分析) 这堂课面对的是中职学生,绝大部分学生在义务教学阶段没有上过完整的音乐课,音乐基础知识浅薄,所以不设计太深、太难的知识。 学习情况分析: (如已学哪些内容,已掌握哪些艺术素质与技能,专业与岗位需求,本课与专业的融合切入点,可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进行2-3个不同的预测与分析。)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能够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情绪等,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继续强化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知识与能力: 初步认识新疆维吾尔族音乐,了解维吾尔族民歌常见的节奏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交流、实践等活动,感受、体验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爱新疆地区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进而提高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爱好。 确立依据: 现在的中职生只听流行音乐,几乎不听中国民间音乐作品,通过本课的学习让中职生了解中国民间还有许多好听有趣的音乐。 四、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重点: 多角度、多渠道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特点。 难点: 亲身体验并总结出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确立依据: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来确立重点与难点。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我将采用参与互动式教法,具体为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法、提问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 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为欣赏法、聆听法、讨论法、小组活动法。多利用问题式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讨论、活动”,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六、创新点 学生为主,教师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亲身体验,从而获得知识。 七、教学环境设计(教学资源准备) 制作PPT,搜集相关图片、音频与视频,多媒体教学设备。 八、教学过程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化手段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1.课前播放歌曲《巴郎仔》(艾尔肯演唱) 2.上课礼仪 学生陆续进入教室 创设教学环境。 新 课 导 入 1.播放歌曲《新疆吆喝》片断 提问:请说说对新疆有哪些了解?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带领学生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美景、美食 3.引出本课课题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播放歌曲视频,展示问题 对新疆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 课 教 学 一、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与舞蹈 二、介绍维吾尔族的乐器,播放音乐,出示图片 1.弹拨尔 2.都塔尔 3.萨塔尔 4.达甫 三、欣赏维吾尔族民歌 (一)《牡丹汗》 1.播放视频 2.提出问题: 歌曲描写什么主题?主要的演奏乐器是哪些?旋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