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884037

6.1.1《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基于素养课堂的教学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03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757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6.1.1,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基于,素养,课堂,教学
  • cover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基于素养课堂的教学 一、背景分析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为课堂研究的主旋律。随着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即将出台,围绕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研究即将更深一步推进。 创建素养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举措,让课堂真正为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服务,为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奠基,并进一步建立了素养课堂的基本要素: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学习,高度参与。在此背景下,对初中生物《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一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实施。 二、教材及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最后一单元《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第一节,站在本单元的角度,对生物进行分类是认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而了解分类的方法和依据、尝试对生物分类是对生物进行“从种到界”等级分类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本章、本单元学习中具有奠定基础的重要作用。站在初中生物前三册教材的角度,本节内容能及时回顾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的相关内容,全面系统地构建生物类群的知识框架,具有不容忽视的总结归纳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生物分类的必要性、生物分类概念及依据。 2.尝试对植物和动物根据其结构特征进行分类;列举生物的主要类群。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生物分类方法、分类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风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树立分类的意识. 课标关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描述为: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描述生物分类的方法和依据、关注生物分类的意义。从核心素养的高度扩充目标,本节课还应该让学生初步感知到生物的多样性,使学生形成分类的观念,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分类方法、整合生物类群的知识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意识和能力。 从教学目标反观教学设计。教材安排学生观察几种代表植物、代表动物的图片,在此基础上思考讨论题,再进一步归纳植物、动物分类的依据,符合从个体到一般、先体验过程再总结方法的认知规律。但仅靠教材设计组织教学存在以下弊端: 1.图片观察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感官,学生不能深入体验分类的过程,仅通过“阅读”表解得到分类的依据和方法,没能在“做中学”,使学习沦为表面化、浅层次; 2.教材资源有限,与学生的生活没有有效联结,学生只是知道了生物分类的依据,没有培养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分类问题的能力,不能深刻认识到生物分类的意义。结合以上弊端,从“素养课堂”的目标和基本要素入手,进行教学设计。 三、教学设计及过程分析 1、指向单元主题的课堂导入 “素养课堂”倡导的单元教学,要求每节内容不能孤立来看,要有大单元、大主题思维,站在更高的立场、更大的格局思考本节内容在本单元、本册乃至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学生有所交代,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深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根据本节内容在本章、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设计了“三步走”的课堂导入。 一是课前播放视频“生物多样性治愈性混剪”,展示丰富、美丽、可爱的植物、动物,使学生从感性层面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美好,接着出示地球上的植物、动物种数,导入单元主题“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二是定格在视频中的某一个植物画面,它是什么呢,在学生“点拨”下通过百度识图搜索其百度百科介绍,介绍的第一部分便是其分类,认识到对生物分类是认识、利用和保护生物的基础,从而导入本章标题“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三是虽然网络搜索工具能对大部分生物进行准确分类,但我们不能过度依赖搜索工具,了解基本的分类方法和分类依据是必须的,紧接着出示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