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911969

4.1 原电池(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共20张PPT)-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63116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原电池,必修,选择性,2019,人教,PPT
  • cover
(课件网) 第一节 原电池  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学习目标 1.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2.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 学习目标 1.以锌铜原电池为例,通过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书写其电极反应式。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 2.通过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认识从简单原电池发展到带有盐桥原电池的过程变化,并能理解带有盐桥原电池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学科素养。 3.通过对锌铜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分析,建立对电化学过程的系统分析思路,提高学生对电化学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 素养目标 情境引入 手机 航天神舟飞船 电灯 家用电器 生活中离不开电 电脑 生活中的电池 铅蓄电池 干电池 纽扣电池 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 燃料电池 情境引入 教学过程 Cu Zn - - - Zn2+ H+ H+ Zn-2e-=Zn2+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负极: 阳离子 阴离子 SO42- 发生溶解 产生气泡 原电池总反应:Zn+2H+=Zn2++H2↑ 外电路 内电路 2H++2e-=H2↑ 正极: 一、原电池工作原理 电子不下水 离子不上岸 回顾旧知 情境引入 通过必修二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将锌片、铜片置于稀硫酸中并以导线连接起来组成原电池,可以获得电流。 由于这种原电池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并没有完全隔开,如锌与其接触的稀硫酸发生反应,电流会逐渐衰减。 教学过程 理论上的现象 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 锌片逐渐溶解 锌片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铜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 铜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 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电流表指针先发生偏转后,示数逐渐减小 Zn-Cu-CuSO4电池 教学过程 分析:“锌片表面附着红色固体,电流逐渐衰减” 的原因。 Zn与Cu2+直接接触发生反应,Zn片、附着在Zn上的Cu以及CuSO4溶液局部形成了原电池,促进了Cu在锌片表面析出。 转移的电子没有经过导线,电流逐渐衰减 教学过程 思考讨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该电池优化呢? 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原剂Zn与氧化剂CuSO4不直接接触 现象: 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原电池装置优化 教学过程 原电池装置优化 为什么没有电流?该如何解决? 盐桥 一种凝胶态的离子导体 盐桥:装有含KCl饱和溶液的琼胶,Cl-、K+可在其中自由移动。 两个溶液间缺少离子导体,无法形成闭合回路。 教学过程 有盐桥存在时,电流表指针偏转 取出盐桥,电流表指针不再偏转 随着时间的延续,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 盐桥的作用: 1、连通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 2、平衡电荷,保持溶液的电中性,从而使原电池不 断地产生电流 教学过程 双液电池 负极:Zn - 2e- = Zn2+ 正极:Cu2+ + 2e- = Cu 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溶液 盐桥中的Cl-会移向ZnSO4溶液 1. 双液原电池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Cu片 Zn片 CuSO4溶液 ZnSO4溶液 盐桥 导线 2. 构成原电池的四要素模型 电极反应 电极材料 离子导体 电子导体 电极材料 电极反应物 电极材料 电极反应物 离子导体 离子导体 电子导体 离子导体 教学过程 二、设计原电池 教学过程 Cu + 2Ag+ = 2Ag + Cu2+ (1)明确两极反应:负极:Cu-2e-=Cu2+;正极:2Ag++2e-=2Ag) (2)选择电极材料:负极材料一般为失电子的物质,如Cu,正极材料一般为导电且活泼性较差的物质,如C、Ag等。 (3)选择电解质溶液:不含盐桥:参与正极反应的为氧化剂,如AgNO3 含盐桥:负极溶液一般为含负极金属离子,如Cu2+、正极溶液为参与正极反应的氧化剂,如AgNO3) (4)画装置图:注明电极材料和溶液成分 设计原电池的思路(以Cu与AgNO3反应为例) 如图所示原电池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