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了解课文主要情节,体会文章“三起三落”的情节艺术。 2.掌握、积累本文的重点文言词句、文学常识。 3.了解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刻画艺术,培养学生科学的、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学习任务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改为《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 文学常识 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文学常识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文学常识 《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为最。 ———郑板桥 文学常识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 “巨鹿之战”是项羽暴兴、成为西楚霸王的起点。作者着重写他如何叱咤风云、勇冠三军,摧毁秦军主力,扭转反秦局势,成为众望所归、天下注目的英雄。 “鸿门之宴”则是项羽由成功转向失败的关键。他以自己的坦率、磊落、骄矜、粗疏,轻纵了敌手,以致坐失良机,为自己留下后患。 “垓下之围”写项羽最后败亡,慷慨别姬,勇敢突围,斩将杀敌,所向披靡,虽无自知之明,但知愧对江东父老,不肯渡乌江,自刎而死,凄怆悲壮,撼人心弦。 文学常识 胡亥 赵高 昏君+暴政+奸臣+腐败 坑爹败家四件套——— 秦帝国半死不活 背景介绍 楚怀王 项羽,周王族姬姓项国后代,项氏,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刘邦,出身农家,不事生产。 初仕秦朝,授沛县泗水亭长,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 背景介绍 背景材料 公元前209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贵族项梁率侄子项羽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也在沛县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所杀。章酣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者王之。”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是刘项两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明朗的生动表现,是漫长的“楚汉相争”的序幕。这次宴会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以及刘项迥异的性格特点,也预示了斗争双方的必然结局。本文则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鸿门宴》背景介绍 破音异读: 沛公欲王关中 道芷欲间行 通假异读: 距关,毋内诸侯。 要项伯。 令将军与臣有郤。 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听录音,预习全文 (wàng) (jiàn) (nà 同“纳”) (yāo 通“邀”) (xì 通“隙”) (bèi 通“背”) (zǎo 通“早”) 飨xiǎng士卒 为wèi击破沛公军 崤xiáo山 好hào美姬jī 鲰zōu生说shuì我 孰与君少长zhǎng 奉卮zhī酒为寿 从百余骑jì 戮lù力而攻秦 范增数shuò目项王 樊哙kuài 举所佩玉玦j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