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142801

4.2 电解池(第1课时 电解原理)(共20张PPT)-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27956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必修,选择性,2019,人教,20张
  • cover
(课件网) 第二节 电解池  第1课时 电解原理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学习目标 1.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2.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认识电解在实现物质转化和能量储存中的具体应用。 学习目标 1.通过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电解池中电子的移动,阴阳离子的移动、阴阳两极上的反应及其变化,电流形成的过程和原理。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 2.通过建立对电解过程的系统分析认识的思维模型,理解电解的规律,会判断电解的产物,会书写电解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 素养目标 情境引入 自1800年,伏打发明了伏打电池后,科学家们纷纷开始利用伏打电池研究电的化学效应,对水、盐溶液,熔融固体化合物进行通电实验,其中英国化学家戴维利用伏打电堆电解制得了钠、钾、镁、钙、锶、钡等多种元素,成为发现最多新元素的科学家。 戴维 教学过程 一、电解CuCl2溶液 1. 实验探究:在U形管中注入质量分数为25%的CuCl2溶液,插入两根石墨棒作电极。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石墨棒附近。接通直流电源,观察U形管内的现象和试纸颜色的变化。 教学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电流表偏转 电解质溶液导电,形成闭合回路 与负极相连的石墨棒上———阴极 逐渐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 析出金属铜 与正极相连的石墨棒上———阳极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产生了氯气 教学过程 2.原理探究 (1)氯化铜溶液中的电离过程有 ①CuCl2=Cu2++2Cl-,②H2O H++OH-; 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Cu2+、Cl-、H+、OH-, 通电前,这些离子在溶液中作自由运动。 通电前 通电后 (2)通电时,在电场的作用下,溶液中的离子作定向运动,即Cl-、OH-趋向阳极,Cu2+、H+趋向阴极。 教学过程 总反应式是Cu2++2Cl- Cu+Cl2 3.电极反应式 Cu2++2e-=Cu 2Cl--2e-= Cl2↑ 4. 结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教学过程 二、电解原理 1.电解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在阳极、阴极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2 .放电 当离子到达电极时,失去/获得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称为放电。 教学过程 3.电解池 (1)定义: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也叫电解槽。 (2)电解池的构成条件 ①有外接直流电源。 ②有与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 其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叫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叫阴极。 ③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④形成闭合回路。 二、电解原理 教学过程 (3)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式(以惰性电极电解CuCl2溶液为例) (4)电子和离子移动方向 电子:从电源负极流向电解池的阴极,从电解池的阳极流向电源的正极。 离子:阳离子移向电解池的阴极;阴离子移向电解池的阳极。 教学过程 请结合右图绘制反映电解池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并与同学交流。示意图要求包括以下内容: (1)注明电解池的组成; (2)标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发生的区域; (3)标明电子的运动方向和阴离子、阳离子的迁移方向。 思考与讨论: 教学过程 电解池工作原理示意图 教学过程 电解池中阳极、阴极的判断 ①电子流向: 电源负极→阴极,阳极→电源正极 ②离子移动方向: 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 ③电流闭合: 电源正极→阳极→溶液→阴极→电源负极 教学过程 (1)电解时必须使用直流电源,不能使用交流电源。 (2)常见的惰性电极指石墨、铂(Pt)、金(Au),活性电极是指金属活动性顺序中Ag和Ag之前的金属。 (3)电解过程是化学变化,而金属的导电是物理变化;书写电解总反应式要注明“电解”或“通电”这一反应条件。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