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144568

苏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地球的表面和内部 第三课《地球的内部》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练习及答案(共30张PPT)

日期:2024-05-2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6486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三,板书,课稿,反思,苏教版,课后
  • cover
(课件网) 《地球的内部》说课稿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地球的表面和内部 第三课《地球的内部》。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地球的表面和内部 第三课《地球的内部》。本节课主要内容是 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了解了其变化和形成原因。本课内容深入前两课本质层面,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地壳运动模式,初步了解地壳运动会导致地表发生全球性或小范围的海陆变迁,能初步从宏观层面解释地形高低起伏、火山地震频发的原因。本课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认识地球内部结构与地壳运动。先让 学生根据地表火山喷发、地热、地震中的物质和能量推测地球内部可能是怎样的,再通过阅读资料认识人类探索地球内部的主要方法和成果,以及科学家对地球内部圈层运动模式作出的猜测。 第二部分是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通过观察进一步理解地壳运动时板块之间或靠近或远离、或挤压或抬升的现象,意识到能量来自地壳下方处于对流运动状态的岩浆。 第三部分是认识地壳运动导致海陆变化,遵循从局部到整体的认知规律,先让学生根据喜马拉雅山上发现的菊石化石、鱼龙化石推测喜马拉雅山地区很久以前的情况,建立陆地和海洋会转化的意识;再观察地球大陆板块变化示意图,比较今天的地球与两亿年前的地球有什么不同,认识陆地的变化趋势,从而认识海陆变迁、大陆漂移也是地壳运动的结果,为今后继续认识地表变迁理论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对火山和地震这些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有一定了解,但是对地球内部知之甚少。他们也许从课外读物中获取了地壳、地幔、地核这些名词,但是并不了解地球各圈层的结构特点与运动模式。本节课要帮助学生建立地球内部的运动与海陆变迁、大陆漂移之间的有机联系。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运动着。 2.通过实验,知道地壳运动的能量来自地壳下方处于对流运动状态的岩浆。 3.通过阅读,知道全球性大陆漂移学说,能简单解释海陆变换、大陆漂移现象。 【科学探究】: 1.通过阅读、模拟实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模式,能解释地壳缓慢移动的原因和结果。 【科学态度】: 1.保持对探究地球内部构造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2.乐于参与地球内部运动的模拟实验,能够与他人合作、克服困难、积极地完成制作任务。 3.借助研讨与交流,认识海陆变迁、大陆漂移也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带来了可能与便利。 四、说教学重难点 能说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与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推测、解释地壳运动的原因和表现。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的方法,自主设计实验,探究暗盒里有什么,由此推断科学家是如何探测地球内部的,从而认识地球的内部构造。五年级学生具备了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进而本课学习对地球从局部到整体进行观察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等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泡沫块(有编号)、抹布、隔热手套、淀粉糊、红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