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174034

2023-2024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职业模块1.1《送瘟神》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5-12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272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23-2024,教案,送瘟神,职业,模块,学年
  • cover
授课教师 课时 2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七律二首·送瘟神 课型(理论、实操、理实一体) 理论 学情分析 服装班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错,对诗歌有基础认识,但鉴赏能力较弱,无法自行理解诗歌内容背后隐含的深意; 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诗歌发生的年代背景,理解“瘟神”其实是指血吸虫病,对“其一”的知识点了解透彻,有助于接下来“其二”的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劳动带来的变化,认识到人民群众“送瘟神”的伟大壮举。 能力目标 能够翻译诗歌的具体含义,并对关键语句进行赏析。 素养目标 学习劳动人民勤劳、团结的优良品质,体会作者心系百姓,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 教学重点 翻译诗歌的具体含义,赏析诗歌中的关键语句 教学难点 在赏析的过程中,认识到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及作者对他们的高度赞扬 教法 讲授法、问题教学法 学法 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播放视频,导入诗歌 播放消灭血吸虫的史料背景视频,使学生了解到消灭血吸虫的途径与方法,对诗歌中所描写的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场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以此来导入诗歌的主体内容。 诵读感知,理解诗意 环节一:首先由全体同学一起朗读一遍诗歌内容,同时揣摩其中蕴含的情感。 接着由教师指导,帮助学生理清第二首诗描写的是广大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治山理水,同时大举填壕平沟、消灭钉螺的动人情景。学生在诵读时要注意情感上的把握,应读出激昂、豪迈之情。 然后由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环节二:布置合作探究任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明确每句诗的具体含义。 教师提问,并总结如下: 春风吹拂杨柳新绿,新中国一片春意盎然,六亿人民意气风发,个个都像古代的尧舜一样。 落花随着自己的心意翻波逐浪,青山有意化崎岖险阻为康庄大道。 五岭山脉高峻与天接,劳动人民却在山上挥动雪亮如银的锄头;摇动铁臂来搞水利建设,使大地震动。 请问瘟君想要去往哪里呢 我们用烧纸船和蜡烛把它送走。 深入赏析,总结主旨 环节三: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深刻思考,赏析关键语句 “春风”“尽舜尧” “春风杨柳万千条”,并不是单指当时的季节,而是指消灭了血吸虫病,全国有无数的村庄获得了新生,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与前一首诗悲惨阴郁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六亿神州尽舜尧”,这里指六亿中国人都是像尧舜一样的圣人。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的同时也指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由此可以链接2019年末爆发的新冠疫情,来进行思政教育。 新冠疫情与血吸虫病有极高的相似性,两者都是危害极强的社会大型传染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中,这种“瘟神”可以得到及时的遏制和有效的解决。但在西方个人英雄主义盛行的资本主义制度下,无法得到有效地解决,只能走向崩溃的结局。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职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到祖国的伟大力量和光明未来,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雨、青山”“随心、着意” “红雨、青山”表面写景,实际抒情,继续描绘出首联中表现的烂漫春光的景象,以此来传递作者的喜悦激动之情。 “随心、着意”把自然界拟人化,仿佛解语花一般,能听从劳动人民的心意,把一切艰难险阻都化为康庄大道,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威力。 “银锄落”“铁臂摇” 颈联在格式上对仗得十分工整和谐,在内容上又描绘出了劳动人民治山理水的壮阔场景,充分表现出人民的劳动智慧和力量,同时也渗透了“力拔山兮”的伟岸精神和自力更生的进取意识。 “瘟君”“照天烧” 尾联点明题意,总结全诗,表明中国人民消灭血吸虫病、送走瘟神的决心。此处尊称“瘟神”为“瘟君”,极富调侃意味,既表达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