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207880

人教版音乐八上 6.1 《踏雪寻梅》说课稿

日期:2025-05-14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331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音乐,踏雪寻梅,课稿
  • cover
踏雪寻梅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冬之旅的演唱内容《踏雪寻梅》。《踏雪寻梅》是由我国作曲家黄自创作的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歌曲简短、高雅,表现了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情绪。旋律优美,流畅,节奏鲜明生动,并且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一首非常富于教育意义的民族歌曲。下雪的冬天很容易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对音乐的理解结合起来,也更易把学生带到歌曲的意境中,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创造力。所以音乐中的节奏、情绪的处理在本节课乃至本章尤为重要。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小学生有明显变化。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踏雪寻梅是一节合唱课,培养学生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八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嗓音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将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活动,感受踏雪寻梅的情趣美,并在活动中体会歌曲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演唱和实践活动,理解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作用,并演唱出来。 知识与技能:能分别用活泼和连贯抒情的歌声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并能比较和谐的演唱二声部。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融进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及充分体现音乐学科的教育功能和人文精神的理念我制定的教学重点是体会歌曲的情绪。难点是二声部的和谐演唱。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图谱示意法、对比演示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联想想象法、模仿法、演唱法、合作讨论法,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六、说教学用具 为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选用:多媒体、钢琴 七、说教学过程 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环节:情境导入、初步感知、学唱歌曲、巩固提高、课堂小结。 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由于歌曲《踏雪寻梅》属于中国版的铃儿响叮当,所以我在导入环节播放学生熟悉的《铃儿响叮当》接着我引导学生:这首歌是哪国的作品,表达了什么情感 你什么时候学的这首歌 学生自由回答后我总结:《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原野,这首歌曲大家都觉得很熟悉,是因为我们在幼儿园或者是小学的时候学过这首歌,而且圣诞节的时候小街小巷都会播放这首歌曲。我们中国也有一首铃儿响叮当,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踏雪寻梅》。设疑、激趣,深深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新课学习做下良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在新课学习的环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