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208991

苏教版(2017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 研究土壤》期末知识点回顾 课件(21张PPT)

日期:2024-12-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25839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苏教版,2017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 研究土壤
  • cover
(课件网) 1.仔细观察挖来的土壤,你在里面发现了哪些东西? 【解答】土壤中除了生物及其遗体外,还有水分、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 2.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研究土壤的成分。 【解答】实验分析:观察土壤成分的活动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分别是观察新鲜的土壤,观察干燥并弄碎的土壤,以及土壤沉积实验。这三个活动观察的侧重点不同,起到互为补充的作用。其中第一个观察活动的重点是在观察中发现土壤是湿润(有水分)的,有动植物活体及残体。观察活动最好在室外进行,室外观察可以认识到土壤在自然状态下的许多特点,为土壤的形成和成分分析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特别是能观察到其中的动植物活体及残体。室外观察的选点最好能符合下面的条件:土壤下层是天然的母土或母岩;动植物活体、残体、腐殖质都比较多,颜色较深;土壤中沙子和黏土的含量相差不太悬殊。如果能把观察点做成一个土壤剖面就更好了。土壤剖面从上到下依次是枯枝落叶层、腐殖质淋溶层(上部有明显的腐殖质累积,下部因雨水的不断淋溶,呈灰白色)、淀积层(坚实、不透水、矿物质养料丰富),最下面是还没有受到明显成土变化的母岩层。如果没有条件观察自然状态下的土壤,那么采集的土壤也最好是新鲜的,这样能更容易看到里面的动植物活体。 观察结果:土壤中有沙子、泥土、石块、枯树枝、小虫等丰富的生物及生物遗体。 1.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说说你的发现。 【解答】土壤中有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 2.用多种方法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 【解答】观察结果:沙质土颗粒大,黏质土颗粒小;沙质土硬,黏质土细腻;黏质土能握成团,沙质土不能握成团;黏质土容易搓成条状,其他两种土壤不易成条。 3.倒进同样多的水,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渗出来的水不一样多呢? 【解答】实验现象:沙质土中渗出水的速度比其他两种土要快,且水流较大,颜色较深,呈黄色;黏质土中渗出的水较少,呈水滴状下落,颜色比较清澈;而壤土中渗出的水开始是水流,但很小,慢慢变成水滴,颜色呈浅黄色。 实验分析:沙质土土质疏松,颗粒间的缝隙大,透水透气性好,所以渗水很快。黏质土中含沙粒很少且具有一定的黏性,水分不容易从中通过。壤土介于黏质土和沙质土之间,兼有黏质土和沙质土的优点,渗水性也介于二者之间。另外,由于三种土壤颗粒大小不同,土壤中颗粒空隙大小也不同,因而含水量差异较大,所以实验中渗漏下来的水量也不相同,其中渗水量按照从大到小排序为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实验结论:沙质土渗水性最好,黏质土渗水性最差,壤土介于二者之间。 1.仔细观察土壤的表层和下层,你发现有什么不同?仔细看看,落叶下面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 【解答】观察结果:土壤上层颜色较深、往下逐渐变浅;落叶下的土壤是黑黑的,比较肥沃;土壤中部有蚯蚓等小动物活动。 2.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3.做一个肥料袋,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解答】制作原理:土壤、植物的遗体和水模拟了自然土壤的环境,土壤中的微生物会分解植物遗体,形成腐殖质;放入蚯蚓是为了加快植物成肥的过程;而插入吸管是为了散去微生物分散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有害气体。 1.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有哪些贡献? 【解答】分析: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土壤是植物的母亲,绿色植物从土壤中生长出来,吸收阳光和空气,开花结果,供养了那些食草的小动物,而这些食草的小动物又成为一些食肉动物的食物。当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