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212940

40《伤逝》 课件 (共35张PPT)《大学语文》(高教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30241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伤逝,课件,35张,PPT,大学语文,高教
  • cover
(课件网) 《伤逝》 鲁 迅 学习目标 了解鲁迅生平概况及其在小说创作中的杰出成就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把握《伤逝》的创作背景、故事内容、艺术特征和主题思想,并能对其中的悲剧原因与意义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学习重点和难点 把握《伤逝》的故事内容、艺术特征和主题思想。 理解作品的悲剧原因及意义。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走近作者 关于鲁迅 1881年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富裕乡绅家庭。他祖父是前清进士,当过知县,后升内阁中书,在京为官多年。鲁迅父亲考取县学生员获秀才学位。16岁父亲去世,18岁赴南京。先后在江南水师学堂和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学习。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期间曾回国奉母命和朱安结婚。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口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南川:口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 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鲁迅先生以其思想的深刻和艺术的超拔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关于许广平: 许广平(1898———1968),广州人。 1917年就读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担任天津爱国同志会会刊《醒世周刊》主编,并在周恩来领导下参加了“五四”运动。 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成为鲁迅的学生。 1927年1月,鲁迅到中山大学任教,许任助教和广州话翻译,与鲁迅在白云路租房同居;10月与鲁迅到上海正式同居。 1929年,生子周海婴。 1932年12月,通信集《两地书》出版。 1949年出席全国政协一届会议,历任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民主促进会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团委员等职务。 1968年3月在北京病逝,终年70岁。 许广平幼时拒绝裹脚。争取到与兄弟们一起进私垫念书的机会;口强烈要求解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