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212947

45《文学的趣味》 课件 (共25张PPT) 《大学语文》(高教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50449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文学的趣味,课件,25张,PPT,大学语文,高教
  • cover
(课件网) 朱光潜 文学的趣味 学习目标 感受作者深厚的阅读趣味,树立正确的文学观和读书观;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中严密的行文逻辑。 学习重点和难点 感受文学之趣和文学之美; 体会作者的文学欣赏理念。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1918年考入香港大学教育系。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文学、心理学哲学与艺术史,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 走近作者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广泛接触并最早向国内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美学,一生治学严道,勤奋著述,在美学、文学、心理学、哲学等许多领域都作出了重要贡就。主要著作有《西方美学史》《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诗论》等;译作有黑格尔的《美学》、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莱辛的《拉奥孔》、维柯的《新科学》等。 作品魅力 朱光潜的《谈文学》、《谈美书简》等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提高青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 晚年风趣 朱光潜先生晚年时,经常在北大燕南园一段残垣断壁边,静静地坐在青石板上。看到学生走近,老人拄起拐杖,慢慢绕到残垣之后,隔着那段残破的矮墙,递过一枝盛开的花朵。 同学们被老人家浪漫的举动吓怀了,便加快脚步,慌张地跑掉了。 后来同学们才知道,老人家竟是美学大师朱光潜。是那位写过鸿篇巨制的朱光潜,至今仍对中国美学有深切的影响力!他中西合壁,学富五车,却又是如此赤子心性。 那时的中午,朱先生总是独自静坐在青石板上,目光中充满童真,凝望着来来往往的后生。 晚年风趣 先生对后生的爱,让人动容。那时,许多家境贫穷的学生时常到先生家索要钱票。先生乐善好施,家门大开,从他悟彻一切的目光中可以知道,朱先生不问得失,完全是一位打碎了算盘的人。 那枝花朵不是自然界中一枝普通的花朵,它分明是人类精神之树的果实,是一代宗师无言的暗示。在即将熄灭生命之火的岁月里,先生不断越过隔墙,把旷世的风范吹进晚辈们的心灵中。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整体感知 本文的中心论点: 趣味是欣赏的基础 文学的趣味是什么样的趣味? 高雅、广泛的欣赏趣味 本文选自《朱光潜美学文集》。 这是一篇文艺论文,中心论点是培养自己高雅、广泛的文学欣赏趣味。文中围绕文学的趣味问题,深入细致的论述了文学趣味的重要性、造成文学趣味分歧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克服文学趣味的欠缺等内容。 文章结构: 1 3 2 文学欣赏的依据是趣味 分析一些人在文学欣赏趣味上存在的问题 论述解决欠缺文学趣味“毛病” 的方法 通过“引用论证” 提出观点:许多人在文学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知上有欠缺。 第一部分: 孔子的话:重在乐 我的话:重在知 思考人们在文学欣赏趣味上存在的毛病是什么? 第二部分: 不知 无趣味 精神上的残废 知得不正确 趣味低劣 精神上中毒 知得不周全 趣味窄狭 精神上短视 解决缺乏文学趣味的方法: 第三部分: 体验升华 课堂总结 你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文学的修养可以说就是趣味的修养?” 本文论及文艺趣味上的欠缺主要有哪几种表现?克服这些毛病的方法是什么? 思考与练习 《精进的程序》 《谈读书》 推荐阅读 谢 谢 观 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