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37155

10.2《师说》课件(共4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963240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2,师说,课件,46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导入 “唐宋八大家”具体指哪些文人? 韩愈是唐朝哪个时期的人? 唐宋八大家 韩 愈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苏 洵 苏 轼 苏 辙 曾 巩 韩愈(768-824) 作者简介 字退之,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古人称谓有以下几种: 称官职 称为官之地 称谥号 称家中排行 称居所名 古文运动: 是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提倡的一种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他们提出“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道合一”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故称作“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字”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矫揉造作的骈文对立。 苏东坡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八代,是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八个朝代,“文起八代之衰”指的就是韩愈的文章胜过前八个朝代,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古文运动) “道济天下之溺”,溺:世风日下。韩愈的“道”就是儒家的“道德仁义”。指的是其文关注民生,关注现实,有着杜甫一样忧国忧民的情怀。 时代背景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严正不屈)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愈以是得狂名。”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我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倡尊师重道。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 当时沿袭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监。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讥笑。 背景链接 时代背景 魏晋以来,上层士族的子弟,不管品德智能高低,凭着高贵的门第,生来就是统治者,长大了靠特权当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到了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此风愈演愈烈,上层“士大夫之族”自己不从师学习,也反对像韩愈那样公然为人师的人,还对别人的从师学习“群聚而笑之”。韩愈当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就是在全国性的学府中担任一门课的教授。他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恶劣风气深恶痛绝。《师说》就是借为文送李蟠来抨击那些“耻学于师”的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传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的。 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贵! 古代散文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见解或感想。 文体知识 说 文体内容 文体形式 写法不拘一格,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行文崇尚波澜起伏,一般篇幅不长,和现代杂文有些相似。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对这类文体,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即“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文体释义 典型篇目 《师说》《捕蛇者说》《马说》 读文正音 句读( ) 或不( )焉 位卑( ) 近谀( ) 也欤( ) 郯子( ) 苌弘( ) 师襄( ) 老聃( ) 子蟠( ) 经传( ) 贻之( ) dòu fǒu bēi yú yú tán cháng xiāng dān pán zhuàn yí 韩愈为什么要写这篇《师说》?(从原文中找答案)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喜爱 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全面 介词,表被动 介词,向,从 赞许 遵行 指古人从师之道 赠送 李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