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415685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阅读与欣赏十七《 我的母亲》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5-05-23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77619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高教,十七,PPT,24张,课件, 我的母亲
  • cover
(课件网) 老舍先生说: 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在,多少还可以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 三岁失估,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 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严之仁未能一扫空地。 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 三十四岁结婚,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 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有点出息。 老舍自传 作家老舍1939年曾写了个质朴自谦、妙趣横生的自传 我的母亲 老舍(1899~1966)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 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66年“文革”中不堪躏辱投湖自尽。 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话剧:《茶馆》、《龙须沟》(1951 年,老舍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老舍先生幼年丧父,母亲是他全部的依靠,母子之间感情深厚。但母亲于 1942 年夏在北平病逝时,老舍先生当时正在中国抗战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家人直到这一年年底才写信告诉他这一噩耗。于是,他包含血泪,第一次详尽地回忆了母亲的身世、自己艰难的降生、父亲的死亡、家庭在八国联军烧杀北京市所遭遇的不幸、母亲撑持家境的坚强与辛酸、带着终身的刚强与辛苦,带着悲痛和遗憾,作者提笔写下了这篇文章。 母亲身世→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记人散文:全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有着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岸的母亲形象。 时 间 顺 序 1.作者善于通过细节、语言和行动描写表达母亲对儿女们的感情。 2.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3.以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感。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意蕴丰厚而富有韵味。 老舍 所谓白描,原指国画的一种技法,即单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色彩,以摄取物象的神韵,使 其形神兼备,神情毕肖。后来人们用白描借指文章的一种描写手法,即用极俭省的语言记叙人物的动作、神态、对话,写出人物的特征,反映作者感情。不用或少用浓墨重彩去雕饰、烘托、夸张。 母亲的娘家在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做活。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穷人只能顾眼前的衣食,没有功夫谈论什么过去的光荣。“家谱家谱: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