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暗造型》教学设计 一、课前导入部分 (一)课程标准分析 本课采用的教材是初中美术(岭南版)第16册。通过对光与影的的介绍,教会学生利用光与影塑对象形体,五调子与明暗基本规律。从大师作品中学习明暗造型,掌握简单的素描绘画步骤。丰富学生艺术造型的知识,提高这方面的技能。 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一,初二学年都进行过透视和一些简单的造型学习,有一定的动手绘画能力,所以在造型上不难掌握。但这个班学生性格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平时喜欢手工劳作和绘画,好奇心强,情绪容易激动,所以要控制好课堂纪律,才能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学生分析 通过学习明暗造型学习,学会运用光与影来表现塑造对象的形体结构提高学生对物象的形体塑造能力,培养观察记忆及表现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及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教学目标 重点:利用光与影塑造对象形体. 难点:1.明暗效果与明暗基本规律。2.绘画步骤。3.五调子与明暗基本规律。 解决难点的办法:1.采用多媒体电子课件,演示,讲解,做绘画示范。帮助学生较深入了解正确的绘画方法和造型。2.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整演示,启发学生多种表现技法和创作思维。 教学策略 讲授法,演示法,直观法,启发式教学法,练习法,电脑多媒体教学法。 (六)教学用具 教具: 1.正方体石膏,圆球石膏,铅笔,纸没,画架,画板。 2.范画 3.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电脑多媒体电子教学课件。 二、课堂系统———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整顿纪律,集中学生 注意力调整情绪,准备上课。 新课导入 肇庆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如果你的好友来到肇庆,你会带他去哪里玩呢?向学生展示披云楼,七星岩风景区的风景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光和影的形成条件和节奏。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全班学生与老师一起阅读课文的第123自然段。 活动二: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肇庆市优秀风景名胜区宋城墙和七星岩的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如果没有光,世界上还有美丽的风景吗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正因为有光,所以物体才产生了明暗。而明暗法是西方绘画表现立体感的主要艺术语言之一,也就是我们艺术学科当中的素描。 活动二:向大师学习。1.教师展示徐悲鸿和达·芬奇,引导学生观看并提问:什么是素描 徐悲鸿和达·芬奇的作品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 他们的代表作品是什么?学生回答:徐悲鸿的素描以概况和传神为主,主要代表作品有奔马;达·芬奇的作品以细致和精致为主,代表作品有蒙拉丽莎。教师总结:徐悲鸿和达·芬奇是中国和意大利的杰出绘画大师,他们的素描各领风骚,是素描艺术的大师。 活动三:具体分析 1.教师播放一张风景图片。提问:请根据图片内容,找出受光面,背光面,投影等三个块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在光的作用下,三位空间的物体产生了三大块面,颜色也都发生了变化。2.教师继续以正方体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请根据正方体的图片找出它的三大块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正方体的三大块面在光的作用下,三大块面分为受光面,背光面和投影。这就是素描艺术当中所包含的三大面内容。 3.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在大屏幕中这个球体,除了三大面以外,你能找出5种不同的色调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五调子包括:高亮,亮灰,明暗交界线,暗灰,投影。这就是素描艺术当中所包含的五调子内容。 活动四:拓展阶段 1.课堂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屏幕照片,分析作画步骤并提出要求:运用素描手法,对图片的苹果和牛奶瓶选其一运用素描手法对其进行表现。2.展示讲评,交流想法,师生共同评述赏析作品的优缺点,总结出存在的共性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评价方式以学生自评与教师总结评价为主,评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