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46897

《胡同文化》教案2(沪教版第四册)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216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胡同文化,教案,教版,第四
  • cover
《胡同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作者的行文脉络。 体味作者对胡同文化的复杂情感。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 品味北京胡同的文化韵味,对胡同文化有自己的看法。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一种全新思维方式,即善于透过现象看到事物隐含的文化现象。 读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种怀旧与超脱。 对自己城市三坊七巷文化的思考。 教学重点: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体味作者对胡同文化的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胡同的文化韵味,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 教法设计: 1、跳读法:文章篇幅比较长,但是比较浅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同时找关键词、句,概括出要点,提取精要。 2、朗读法:优美的语言要用声音来品读才有味道,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它的妙处。 3、比较法:结合有关语句,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欣赏京味的语言。 4、拓展法: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提纲: 通读全文,利用词典排除字词障碍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行文脉络,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了解各自然段大意,分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京味歌曲《北京的胡同》屏幕播放 出卷网老北京胡同的照片,附歌词:“不唱那辉煌的故宫,也不唱那雄伟的长城。单唱这北京城里的小胡同啊,有名的胡同三百六,无名的胡同数不清。横胡同、竖胡同、半截胡同、斜胡同,就像那棋盘布在北京啊。砖塔胡同年代最久,交民巷它是最长可分西东,七拐八拐是九道弯哪,钱市胡同两个人相遇,您哪,要侧身行……”) 听完刚才播放的歌曲,似乎有一股浓厚的京味扑 出卷网面而来,带领我们走进悠悠的胡同。今天,让我们跟着汪曾祺先生一起,走进北京胡同,就像欣赏美妙歌曲一样,去领略古老胡同独特的文化底蕴。 [授课过程]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由学生交流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 出卷网作家。192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此后,当过教师、编辑等。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使之地社会、对人生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他曾在北京胡同中住了四十多年,对市井生活非常熟悉。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2、解题: 师:汪先生的这篇《胡同文化 出卷网》是篇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所写的序。过去,北京排院落间必要留出通道,这就是胡同。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织成荟萃的京城,胡同深处是无数温暖的家,这就是北京人对胡同有特殊感情的原因。 师:什么是文化?讨论我们身边的文化有哪 出卷网些?其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有很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一定会有很多收获。课前已经布置大家做了一些搜集工作,不知道你们找到哪些? 生:吃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 师:能不能说得具体点? 生:例如:茶叶+茶具+茶艺居+《茶经》+茶字画=茶文化 生:…… 师:很好,那么词典上是怎样给文化定义的?出示——— 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的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辞海 师:文化无处不在,比如我们的校园, 出卷网就存在校园文化,前阵子刚结束的篮球比赛,张贴出来的书法作品等等都是校园文化,我们的城市中的三坊七巷也有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所以说,文化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那么北京的胡同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是哪个阶层的文化? 生:胡同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胡同、四合院是北京人的居住方式,也就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 师:那么胡同文化就是——— 生:北京胡同市民的一种文化。 (显示胡同图片) 3、课文1-5段,思考胡同的特点有哪些?(方法:抓关键字和关键词) 生:胡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