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565437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12 《祝福》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131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高中,下册,祝福,单元,第六,必修
  • cover
《祝福》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单元属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位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这个单元是高中阶段第一次集中学习小说这一体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抓住小说这一体裁的特点,从情节、人物、环境等小说要素中感受艺术形象,理解和欣赏语言表达,把握作品内涵,获得审美体验。 本篇文章在结构的安排和叙事手法的运用上别具一格,作者将祥林嫂的悲剧结局放在前面叙述,运用了独特的倒叙手法。同时,在倒叙这一部分的内容中,还体现了更多丰富的内容,例如小说主要人物的出场方式、写明故事的结局、呈现“祝福”的场景与结尾“祝福”的场景遥相呼应,完整了小说的环扣式构造的等等。这些独特的写作手法值得学生深入探究其运用的意义以及在实践写作中的运用价值。 本篇教学设计首先从叙事手法的运用出发,抓住文章的两条主线,梳理情节,明确文章结构,同时结合写作背景与文章内容,分析“倒叙”这一叙事手法运用的作用。其次,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切入深入探究文章“倒叙”部分所展现出的典型环境与事件的深层含义。最后,总结“倒叙”这一叙事手法运用手法和作用,将其引申到日常写作中。 教材分析: 本文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小说,学习本单元,第一,要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意蕴,领会小说这一体裁的认识和教育价值,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领略小说多变的叙事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第二,要进一步了解情节、人物、环境等小说要素,学会鉴赏小说的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叙事手法和语言认识细节描写的运用;第三,要引导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深化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理解,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提升对社会人生的观察、判断、分析能力,提升审美品位。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通过之前对小说这一文体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划分作品层次、理清故事线索、掌握主要人物情节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所以课堂上,教师只需强调不同叙事手法运用的特点与作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复杂人物形象的临摹分析,找到小说中的矛盾冲突点。但是,学生在体会叙事手法运用的深层含义,把握时代特征与作者写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等方面存在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分析中,找出叙事手法在运用的过程中的独特价值,以及描写的主要内容与人物在整篇小说中起到的作用,以此来探视作者更深层的用意与写作姿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鉴赏水平。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层次、划分小说情节,了解创作背景; 2.领略小说多变的叙事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把握小说三要素在小说中的核心作用,提升小说的鉴赏能力和思维品质; 3.体会强烈的的社会批判精神,理解鲁迅先生对国民极大悲悯的写作姿态以及对人间的大爱,深化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文本,学习“倒叙”这一叙事手法的作用,深入探究文章“倒叙”部分所展现出的典型环境与事件的深层含义; 2.引导学生体悟作者通过作品所呈现出来的人生态度与写作姿态。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新中国刚刚完整了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正大力推行着乡村振兴战略,今天的农村物质生活富足,百姓安居乐业,正悄然焕发新生。但大家知道100年前我们中国的农民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吗 从这些照片中大家看出了怎样的社会状况?(预设:环境杂乱、生活艰苦、群众的表情呆滞无神、面黄肌瘦)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