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698681

古诗词诵读《苏幕遮》(燎沉香)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5-05-22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41399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诵读,苏幕遮,沉香,课件,33张
  • cover
(课件网) 苏幕遮 周邦彦 知人论世 周邦彦(1056年-1121年或1058年-1123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文学家、音乐家、官员,宋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周邦彦自少性格疏散,但勤于读书。宋神宗时成为太学生,此后十余年间,在外漂流,历任庐州教授、溧水县令等职。在南京应天府逝世,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宣奉大夫。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其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著有《清真居士集》,今存《片玉集》。   周邦彦现存词二百余篇,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内容较为单薄,调子很低沉。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市井气少而宫廷气多,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化用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其写景小词,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调,如《苏幕遮》等。 知人论世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至公元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之间,当时周邦彦一直客居京师,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故作《苏幕遮》 苏幕遮 苏幕遮,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解题   《苏幕遮》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古调歌”“云雾敛”“鬓云松”“鬓云松令”等。后用为词牌。双调六十二字,上下阕各四仄韵。苏幕遮,来自西域,为一种少数民族服饰。 燎( ) 溽( ) 侵( ) 窥( ) 檐( ) 楫( ) 浦( ) liáo rù qīn kuī yán j pǔ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诵读正音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liáo rù kuī jí pǔ fǔ 二 听读词作,初步感知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全词押“u”韵,节拍如下: 再读文本,读通文意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注释: 燎:烧。 沉香:木名,其芯材可作熏香料。 消溽暑:消除潮湿的暑气。 溽:湿润,潮湿。 侵晓:天快亮之时。 侵:渐近。 宿雨:昨夜下的雨。 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鸟儿东张西望地在屋檐下“言语”。初升的太阳晒干了荷叶上残留的雨水,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再读文本,读通文意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注释: 吴门:现江苏苏州。 长安:借指北宋地都城汴京。 辑:桨。 芙蓉浦:有荷花地水边。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却长年旅居在京城。五月时节,我故乡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呢,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荷花塘。 合作探究 1、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 哪三个画面? 2、上片情随景移,作者的感情是如何 变化的? 3、下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4、词中除了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外,还寄托了其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