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扬州慢 姜夔 课 前 导 入 扬州的繁华与美丽,让历代文人雅士和富商巨贾神往留恋,可谓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唐代杜牧笔下的扬州是“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北宋柳永笔下的扬州是“风帘翠幕,烟柳画桥,参差十万人家”,而到了南宋姜夔笔下,扬州又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从词人姜夔的《扬州慢》一词中找到答案吧! 瘦西湖 瘦西湖 01. 反复吟诵,感受词的韵律,背诵本词。 02. 运用联想和想象,品味词的意境,深切感受黍离之悲。(重点) 03. 学习词中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的艺术手法。(难点) 04. 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忧国伤时、抚今追昔的哀思。 学习目标 姜夔( kuí),字尧(yáo)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书法、音乐,诗词等都有很高的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风格清高典雅,讲求音律。 一生漫游各地,政治上困顿失意,屡试不中,未能做官,最后在贫困中死于杭州西湖之畔。擅长诗词,精通音律,姜夔喜欢新创自度(dù)曲,共有自度曲17首,《扬州慢》是他写得最好的一首。 (自度曲:在旧有曲调外,自行谱制新曲,在旧 词调之外自己新创词调。) 作者简介 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繁华。但是南宋时金兵两次侵犯扬州,扬州城变得破败不堪,15年后,词人来到这里,目睹了扬州之景,感慨今昔,写下这首词。 背景介绍 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慢词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词谱》卷十慢词“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延长引伸)声之意也。” 在柳永以后,长篇的慢词才开始流行。 慢词 解题: 词牌名,是作者的自度曲注宫调并填旁谱。 通晓音律的词人,自摆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的曲调,这叫做自度曲。此语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赞》:“元帝多村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萧,自度曲。” 扬 州 慢 字 词 正 音 YANG ZHOU MAN JIANG KUI 淳熙 初霁 荠麦 豆蔻 怆然 黍离 窥江 ( chún xī ) ( chū jì ) ( jì maì ) ( dòu kòu ) ( chuàng rán ) ( shǔ lí ) ( kuī jiāng ) 怆然 初读本词,把握节奏 听名家配乐朗读,注意字音节奏,感受意境,初步体味作者情感。 初读正音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jì),荠(jì)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 冬至 即扬州 雪止天晴 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谱写,作曲 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 翻译: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稍作停留。走在昔日繁华的街道上,到处都是青青的荠菜和麦子。自从金兵进犯长江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号角悲鸣,使人顿觉寒冷,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才能,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