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级 科学 课题 组装小书架 课型 新授课 课标分析 1、认识“一”字和“十”字螺丝刀及相应的螺丝钉,了解其功能。 2、利用感官观察螺丝刀和螺丝钉的外部形态特征,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能使用螺丝刀和螺丝钉将散装的书架组装成实用书架。 3、能描述观察到的螺丝刀和螺丝钉的外部的特征;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自己在使用工具时的想法;能从体验活动中感知使用工具更省力。 4、了解工具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了解人类可以利用工具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教材分析 《组装小书架》是青岛版六三制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常用工具》的第一课时,该课以问题与需求为引领,激起学生组装小书架的动机,引发学生学习与使用工具的欲望,让学生对常用螺丝刀与螺丝钉进行观察,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并通过亲身体验,发现螺丝刀与螺丝钉的使用方法,学会用螺丝刀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教材分为三个环节:问题与需求、探究与实践、评价与创新。 教科书通过“问题与需求”,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通过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发学生用小书架来整理书籍的需求,激发学生组装小书架的欲望及兴趣。同时,让学生针对组装小书架时“用什么工具组装”进行探讨,将学生引向本课探究的主题,即对工具的学习与使用,为下一环节的探究活动作铺垫。 “探究与实践”环节由两个活动组成,即观察螺丝钉与螺丝刀和使用螺丝刀。通过观察活动,不仅要使学生明确螺丝刀与螺丝钉有其特有的构造,也要让学生意识到工具的巧妙,感悟到人类设计工具时的智慧。通过实践与体验活动,让学生明确螺丝刀的使用方法,从实践操作中掌握螺丝刀的使用技巧,并引导学生在学会使用螺丝刀拧螺丝钉的基础上,体验使用工具更省力,进一步体会到人们创造工具、使用工具的智慧。 “评价与创新”则是设置完成组装书架的任务,一是组装的过程中进行创意想象,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二是加强对螺丝刀这一工具的使用训练,对螺丝刀及螺丝钉的功能更加熟悉,进一步掌握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的方法与技巧,三是通过评价活动,让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学习他人的创意,开阔自己的思维,更热衷于对技术与工程的学习与探究。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有了较强的兴趣,大多数学生会通过多样观察来了解自然事物、现象,具有一定的动手、思维能力,同时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但是学生对比观察、分析判断、创意表达的能力有较大差异。在活动中的有意注意能力有限,分工合作意识与能力有限,所以更适应直观性强、趣味性大、容易操作的体验式探究实践。 因此,在操作组装方面,分工合作将木板扶稳螺丝拧好需要体验练习;二是在设计评价方面,学生的创意思维容易发散,可行性低,对设计和作品的评价需要引导。 教学目标 1.认识“-”字和“+“字螺丝刀及相应的螺丝钉,了解其功能。 2.利用感官观察螺丝刀和螺丝钉的外部形态特征,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能正确使用螺丝刀、螺丝钉将散装的书架绍装成实用书架。 3.能描述观察到的螺丝刀和螺丝钉的特征 评价任务&评价标准 “-”字和“+“字螺丝刀及相应的螺丝钉 通过学生了解螺丝刀和螺丝钉功能和使用方法 组装小书架 通过组装小书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能正确使用螺丝刀、螺丝钉将散装的书架绍装成实用书架。 课堂环节 具体内容 设计意图 1.导入 问题与需求 教师在讲台前杂乱地堆放一些书,请一位同学上来帮忙找 出《科学》教科书。 教师提出问题:要想让书一目了然,有什么好办法? 教师提出问题:要想把这些散乱的木板组装成一个小书架,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引导学生观察木板中的孔以及配套的螺丝钉。 让学生感受到如此找书较费时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