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 题 6 狼牙山五壮士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的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初步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3.厘清文章脉络,并重点学习“接受任务”部分。 学习重难点 正确读写字词,厘清文章脉络,并重点学习“接受任务”部分。 学情分析 这段历史与学生有一定的时空距离,没有背景知识的铺垫,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人物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可能会浮于表面,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看书、看电影、访问、查资料等方式,围绕表示时间、地点和事件的关键词“狼牙山”“晋察冀根据地”“抗日战争”等内容查阅背景资料,了解事件发生的基本背景,方便读懂课文。 教学辅助 PPT、相关视频等。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导入课文 讲英雄故事 观看“跳崖”视频, 在八路军某部七连,至今还传颂着抗日时期的这样一件事:每天早晨,当连队集合举行庄严的点名仪式时,连长点到“马宝玉!”,没有“到!”的回应,“葛振林!”也没有回应。“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都没有回应。只见全连战士身子挺得更直,低垂着头,全场气氛肃穆……这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我们一起讲英雄故事:《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就会明白。 1.观看 “英勇跳崖”的视频片段。抗日战争时期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故事,看完后思考: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壮士”呢?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五壮士”分别指哪五位? 【预设】:勇敢的人、豪壮勇敢的人。本文指的是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 2.再读课题。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一个“壮”字,已经让我们对他们油然升起崇敬之情。再次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学习任务二:检测预习,夯实字词基础。 1.指名读词语,同学间相互纠正字音。 日寇 奋战 险要 悬崖 攀登 山涧 崎岖 雹子 屹立 眺望 喜悦 壮烈 豪迈 不屈 抡胳膊 晋察冀 手榴弹 绷着脸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居高临下 粉身碎骨 惊天动地 2.学生质疑,互相释疑: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哪位同学能帮他解决? 【预设】 全神贯注:贯注,精神、精神集中。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山涧:山间的小水流。 粉身碎骨:身体被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本课指口号声豪迈。 惊天动地: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十分雄壮,可以使山河壮丽多彩。 3.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关注容易写错的字,相互提醒容易写错的部件和笔画。 “副”读“fù”,不读“fú”,副班长; “寇”注意与“冠”区分; “抡”与“抢”区分;“悬”不要读成“县”…… 教师指导:①“寇”字的书写:这个字包括三个部件,注意下半部分“元”字包住的小部件不要写错,部件上面的横左边不要出头。 ②“贯”字的书写:上半部分的部件,里面是一竖,书写时不要写成上下两点。书写时要注意上半部分的笔顺。 学习任务三:厘清文章结构,归纳主要内容。 自读课文,厘清文章结构: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交流汇报,自主修正答案。 ①(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②分段加小标题: 读关键句,注意加点的词语。 ◆经过一个多月 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