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820095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220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
  • cover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体味诗人思想感情。 2.掌握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进而了解陆游创作的风格和特点。 3.诵读、体味、欣赏这首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难点:由诗歌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学过一首词叫《鹊桥仙》,它的作者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秦观深情款款的婉约词收割了一大波粉丝,其中有一位女粉丝,她是宋神宗时的宰相唐介的孙女。她痴迷秦观的词,在分娩前的晚上,她甚至梦见了秦观,因秦观字少游,她便与丈夫商量,给儿子取名游,字务观。这就是陆游名字的来由。 二、诵读提示 陆游的平生志愿是建功立业、收复失地,但长期得不到重用,使他深感希望渺茫,即使起知严州、来京陛辞,也提不起太多兴致,“谁令”一句,自问自悔,奠定了诗作的基调。颔联和颈联细写诗人一夜未眠,静听春雨,次日清早又遥闻深巷中叫卖杏花之声。白日漫长,所做之事无非是闲作草书、细乳分茶。雅则雅矣,却非志士所好。这两联写得细腻生动,闲适恬静,深为孝宗激赏,但其中的长夜不寐和日中无聊,其实都暗示着诗人的郁闷和惆怅。最后,诗人只好自我安慰:不必感慨京城的风尘之恶了,还是争取清明之前回到家乡吧。这既跟开篇两句绾合照应,又和中间四句自然贯通。诗作中间四句,通过一些日常细节,含蓄自然地传达出等待中的清闲落寞,诵读时要好好体会。 三、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生于国势危机的时代,一生坚持抗金主张,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打击,但他坚持自己的恢复中原的志向,至死不忘复国大业。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他诗作鲜明的特色是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表现渴望恢复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他继承和发展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对后世文坛影响深远。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四、写作背景 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 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这一年春天,陆游被罢官6年后重新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五、诗作赏析 1、原文 临安春雨初霁 (南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2、注释 霁(jì):雨后或雪后转晴。 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客:客居。 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深巷:很长的巷道。 明朝(zhāo):明日早晨。 矮纸:短纸、小纸。 斜行:倾斜的行列。 草:指草书。 晴窗:明亮的窗户。 细乳: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 风尘叹:因风尘而叹息。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质。 素衣莫起风尘叹: 不要有白衣被京城的风尘染黑之叹。陆机诗《为顾彦先赠妇》有“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缩”之语,这里即用其意。 犹及清明可到家: 意思是,事毕后返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