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851028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37张PPT)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136727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必修,选择性,统编,语文,高二
  • cover
(课件网) 月亮是一首悬挂在天空最美的诗 关于明月的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曹操《短歌行》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情境导入 闻一多先生赞誉: “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把大唐引进诗歌朝代的,正是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 “孤篇盖全唐” “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学习目标 1.理解“明月”“落花”“流水”等意象的内涵。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4.分析本诗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 体会画面美、情感美、哲理美的融合。 3.与“明月”对话,体会诗人的情感。 张若虚(约660-约720),初唐后期著名诗人,扬州人,因《春江花月夜》著名,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著有作品《春江花月夜》《代答闺梦还》等。 作者简介 【走近作者】 《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旧题,属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后来也称艳情诗为宫体诗。) 张若虚却完全突破了宫体诗的藩篱,语言清新,叙写了民间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面貌为之一新。千多年来为世人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文体知识】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已无具体文字资料可考,但根据诗歌内容可作如下推测:作者创作此诗时,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步江边,他仰望挂在天边的一轮皎月,沐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不禁在景色中沉醉,于是他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从月升写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发孤舟游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 【写作背景】 【正音】 滟滟 霰 汀上 纤尘 青枫浦 扁舟子 捣衣砧 碣石潇湘 不胜愁 yàn xiàn tīng xiān pǔ piān zhēn jié shēng 【初读诗歌,理清脉络】 思考:1.全诗写了月的几种状态?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月生 月斜 月悬 月落 “月”贯穿全诗 全诗从月出写起到月落结束,可分为三大层次。 春 江 花 月 夜 月下之景 (1—8句) 月下之理 (9—16句) 月下之情 (17—36句) 月色无垠 月色纯净 人生无尽 宇宙永恒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景物美 哲理美 情感美 关于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 由景引发的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 抒写思妇游子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初读诗歌,理清脉络】 思考:2.全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思考1:前8句写了月下的哪些画面? 营造了什么意境? 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